蛰龙
zhé lóng
  • 拼 音:zhé lóng
  • 注 音:ㄓㄜˊ ㄌㄨㄙ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蛰伏的龙。比喻隐匿的志士。 唐 曹松 《题甘露寺》诗:“旦暮然灯外,涛头振蛰龙。” 金 元好问 《刘曲龙潭》诗:“蛰龙何年卧,万国待霖雨。”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定计》:“蛰龙困久夜长吟,欲作甘霖,定作甘霖。”

  • 基本含义
    指有才能、有本领的人潜伏在暗中等待时机。
  • 详细解释
    成语“蛰龙”由两个词组成,其中“蛰”指蛰伏,隐藏;“龙”指龙,象征着强大的力量和才能。因此,“蛰龙”形容有才能的人暗中潜伏,等待适当的时机展现自己的能力。
  •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那些有才能但暂时隐藏身份的人,特别是在关键时刻才会展现出自己的才能。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适当的时机展示出自己的真正实力,或者指代那些暗中筹谋、等待时机的人。
  • 故事起源
    成语“蛰龙”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相传,古代有一只巨龙,它具有强大的力量和智慧,但却隐藏在深山之中,不为人知。直到有一天,它看到人类面临危机,便决定现身帮助人类。因此,人们用“蛰龙”来形容那些隐藏在暗中、等待时机的有才能的人。
  • 成语结构
    主谓结构。
  • 例句
    1. 他一直默默工作,如今终于展现出了蛰龙的才华。2. 在表面上看,他很平凡,但实际上他是一个蛰龙。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蛰龙”的发音和字形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龙蛰伏在深山之中,等待时机展现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文化中的龙的象征意义和传说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像蛰龙一样,默默努力,等待时机展示我的才华。2. 初中生:他一直很低调,但我知道他是一个蛰龙,等待着机会证明自己。3. 高中生:不要小看他,他是一个蛰龙,一旦爆发出来,将会改变整个局势。4. 大学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需要像蛰龙一样蓄势待发,等待合适的时机展现自己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