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法
zhǐ fǎ
  • 拼 音:zhǐ fǎ
  • 注 音:ㄓㄧˇ ㄈㄚ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宋 朝对文武臣转官的规定。 宋 洪迈 《容斋续笔·宰相爵邑》:“是时, 婺相 以(国公)食邑过二千户为辞。 寿皇 遣中使至 迈 所居宣示,令具前此有无体例,及合如何施行事理,拟定闻奏。遂以邑户无止法復命,乃竟行下。” 宋 赵昇 《朝野类要·入仕》:“﹝止法﹞:谓如文臣转中大夫,直候职及侍从格,方许转太中大夫。若执政,转至金紫光禄大夫,直候拜相,方许转行特进。又如武臣,转至武功大夫,若有军功,方许转行右武。餘人以三官比转一官。又如捧香只转至训武郎,年劳只转至承直郎之类。”

  • 基本含义
    指停止或戒除某种不良行为的方法或措施。
  • 详细解释
    止法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即“止”和“法”。其中,“止”指停止、戒除,表示不再继续某种行为;“法”指方法、措施,表示通过一定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因此,“止法”指的是采取一定的方法或措施来停止或戒除某种不良行为。
  • 使用场景
    止法常用于描述戒除恶习、改正错误的行为。可以用于教育、劝诫、警示等语境中,提醒人们要及时停止不良行为,改正错误,追求正义和道德。
  • 故事起源
    目前暂无止法成语的具体故事起源,可能是在古代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于戒除不良行为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因此形成了这个成语。
  • 成语结构
    止法的结构较为简单,由动词“止”和名词“法”组成。
  • 例句
    1. 他通过自律的止法,成功戒除了抽烟的恶习。2. 这个社区采取了多种止法,帮助居民摆脱毒品依赖。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止法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停下脚步,用法则或者规则来制止自己的不良行为,从而达到改正错误的目的。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止法相关的成语,如“行止”、“法度”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通过止法,戒掉玩手机的坏习惯。2. 中学生: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决定采取止法,不再撒谎。3. 大学生:在学习上要有恒心和自律的止法,才能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