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丁
yú dīng
  • 拼 音:yú dīng
  • 注 音:ㄧㄩˊ ㄉㄧㄥ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指充军役以外的丁口。《宋史·兵志五》:“七月,詔应义勇家人投军后,本户餘丁数少,合免义勇,并许投军。” 明 无名氏 《白兔记·分娩》:“我爷去投军,家里添个餘丁。”
    (2).军中编外人员。《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小的 杨化 ,是 兴州 右屯卫 于守宗 名下的餘丁。”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噶雄》:“怜其宦裔落拓,乃以 雄 为餘丁,令掌书记。”

  • 基本含义
    指被剩余下来的人或物。
  • 详细解释
    余丁一词由两个汉字组成,余指剩下的、多余的,丁指人或物。合在一起,表示剩余下来的人或物。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在某种情况下被排除在外的人或物。
  • 使用场景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可以使用“余丁”来形容被剩余下来的人或物。例如,在一个团队中,如果有人没有参与某个项目,我们可以说他是这个项目的余丁。另外,当我们在描述某个事件或情况时,也可以使用“余丁”来强调被排除在外的人或物的存在。
  • 故事起源
    关于“余丁”的故事起源并不明确,但这个成语的使用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在《红楼梦》一书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谁念过,谁念千字文?匆匆那年华,错落花丛,今又是,断肠人在天涯。”其中的“断肠人”就是指被排除在外的人,可以理解为“余丁”。
  • 成语结构
    Subject + 是/成为 + 余丁
  • 例句
    1. 他们都参加了这个活动,只有你成了余丁。2. 在这个团队中,他因为技术不过关成了余丁。3. 小明没有得到邀请,成了这次聚会的余丁。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记忆“余丁”一词的含义和使用场景来帮助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或物被剩余下来,被排除在外的情景,将其与“余丁”这个词联系起来。另外,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造句,加深记忆。
  • 延伸学习
    除了了解“余丁”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和用法之外,还可以学习其他与排除、剩余相关的成语,如“剩者为王”、“落汤鸡”等,以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班级里是唯一一个没有参加比赛的,成了余丁。2. 初中生:在足球比赛中,只有我没有进入队伍,成了这次比赛的余丁。3. 高中生:虽然我是学校的学生会成员,但在这个活动中,我因为其他事情而成了余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