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负
zì fù
  • 拼 音:zì fù
  • 注 音:ㄗㄧˋ ㄈㄨ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自负 zìfù
    (1) [be self-conceited;conceited;think highly of oneself]∶自以为了不起
    (2) [be responsible for one’s own action]∶自己负责
    (3) [believe in oneself]∶相信自己
    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明· 魏禧《大铁椎传》

  • 近义词

    自傲、自信、自大、自满、自夸

  • 反义词

    自卑、谦虚、自谦

  • 英文翻译

    1.(自己负责) be responsible for one's own action

  • 详细解释

    (1).自许;自以为了不起。《史记·李将军列传》:“ 李广 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 唐 司空图 《与李生论诗书》:“愚幼常自负,既久而逾觉缺然。”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吾曹虽欲常以少年自负,尚何可得,言之慨然。” 方志敏 《可爱的中国》:“何况我正是一个血性自负的青年。”
    (2).枉自辜负。 明 杨涟 《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疏》:“今若畏罪不言,是职自负忠直初心,并负风纪职掌。”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三:“奈何忘其积累之苦,而嘵然以自负其岁月为?”
    (3).自己承受。 宋 柳开 《代王昭君谢汉帝疏》:“夫自古妇人,虽有贤异之才,奇畯之能,皆受制于男子之下,妇人抑挫至死,亦罔敢雪于心;况幽闭殿廷,备职禁苑,悲伤自负,生平不意者哉!”
    (4).自己负责。如:自负盈亏;文责自负。

  • 基本含义
    自负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一个人过于自信或自以为是,对自己的能力、知识等过分自满,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或批评。
  • 详细解释
    自负是由“自”和“负”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自”表示自己,“负”表示负担或承担。自负的含义是指一个人过于自信或自以为是,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或批评,往往因此而遭受失败或挫折。
  • 使用场景
    自负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自己的能力、知识或成就上过于自满,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或批评。这种态度往往会导致他人对其产生不满或反感。
  • 故事起源
    关于自负的故事有很多,其中一个著名的故事是关于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武。相传,孙武在春秋时期为吴国效力,因为他自负的态度而遭到了吴王的不满。吴王将孙武流放到了边远地区,但孙武并没有气馁,反而在流放期间不断学习和思考,最终成为了一位军事家的典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负的态度会导致失败,而谦虚和学习的态度则能带来成功。
  • 成语结构
    自负是一个形容词,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他因为自负而拒绝接受别人的建议,最终导致了失败。2. 这位运动员太自负了,总是认为自己是最好的,结果却屡次失利。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自负与失败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自负的态度往往会导致失败,所以我们应该谦虚和虚心学习。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成语有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的成语,如自恋、自大等。这些成语都涉及到人的态度和人际关系,了解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不同的人际交往情境。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太自负了,总是认为自己的答案是对的。2. 初中生:他因为自负而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结果在比赛中失利了。3. 高中生:他的自负态度让他与同学们疏远了。4. 大学生:他的自负使得他在团队合作中难以融入。希望这个关于“自负”的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