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木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拼音: zhāng mù

    解释:樟木,常绿乔木,树皮黄褐色,有不规则的纵裂纹,主产长江以南及西南各地。冬季伐树劈碎或锯成块状,晒干或风干。木材块状大小不一,表面红棕色至暗棕色,横断面可见年轮。质重而硬。有强烈的樟脑香气,味清凉,有辛辣感。

  • 基本含义
    比喻人的品质高尚,道德行为纯正。
  • 详细解释
    成语“樟木”原指樟树木质坚硬,香气浓郁,不易腐朽。后来,引申为比喻人的品质高尚,道德行为纯正,不受外界诱惑和腐蚀。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高尚,道德行为纯正的情况,可以用来称赞他人的高尚品质和行为。
  • 故事起源
    据说,唐代文学家韩愈曾经写过一篇名为《樟木》的文章,内容讲述了一位守贞节的妇女在丈夫去世后,始终守节不嫁,最终被人们称为“樟木”。这篇文章通过一个具体的故事,表达了对高尚品质和道德行为的赞美。
  • 成语结构
    主谓结构,由形容词“樟木”和动词或形容词构成的句子。
  • 例句
    1. 他一直守身如玉,真是一颗樟木。2. 她舍弃了个人利益,坚守原则,真是一位樟木。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樟木的特性,如木质坚硬、香气浓郁等,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一个人的品质就像一颗樟木一样,坚硬不变,散发着高尚的香气。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高尚品质和道德行为相关的成语,如“木讷不语”、“高尚情操”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帮助了同学们解决问题,真是一颗樟木。2. 初中生:她经常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是一位樟木。3. 高中生:他不为名利所动,一直坚守自己的原则,是一颗樟木。4. 大学生:她在工作中始终秉持高尚的品德,是一位樟木。5. 成年人:他在困难面前从不退缩,是一位樟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