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象
zhì xiàng
  • 拼 音:zhì xiàng
  • 注 音:ㄓㄧˋ ㄒㄧㄤ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古代记载政教法令的文字。《周礼·天官·大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乃县治象之灋于象魏,使万民观治象,挟日而敛之。” 孙诒让 正义:“凡书著文字,通谓之象。” 清 方苞 《读<仪礼>》:“独是三代之治象,与圣人彷徨周浹之意,可就其节文数度省想而得之。”

  • 基本含义
    指纠正错误、改正偏差。
  • 详细解释
    治象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治理犀牛”,但实际上它的含义是指纠正错误、改正偏差。它源于古代中国传说中的一段故事,故事中有一位官员看见一只犀牛,但他错误地以为自己看到了一只狗,于是他命令手下把这只“狗”杀掉。当他发现自己犯了错误后,他为自己的愚蠢感到羞愧,决心要改正自己的错误。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治象”这个成语的来源。从此以后,“治象”就用来形容纠正错误、改正偏差的行为。
  • 使用场景
    当我们在讨论纠正错误、改正偏差的行为时,可以使用“治象”来形容。比如,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在某个方面犯了错误,并且决心要改正时,我们可以说他正在“治象”。
  • 故事起源
    据说这个故事源于中国古代的《庄子》一书中的一则寓言故事。这个故事通过描述一个官员误将犀牛当成狗的错误行为,强调了纠正错误、改正偏差的重要性。这个故事的主要目的是教育人们要正确对待事物,不要因为自己的偏见而犯错误。
  • 成语结构
    成语“治象”的结构是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治”和“象”。
  • 例句
    1. 他意识到自己在工作中犯了错误,立即采取行动开始“治象”。2. 这个团队在发现问题后,迅速采取措施“治象”。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治象”与纠正错误、改正偏差的行为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看到一只犀牛,但错误地以为是一只狗,然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决心要改正,这样可以帮助记忆“治象”的含义和故事起源。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与纠正错误、改正偏差相关的成语,如“改过自新”、“痛改前非”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作业上犯了一个错误,但我意识到了并且努力“治象”。2. 初中生:当我们发现自己的行为不当时,应该及时“治象”,不断改正。3. 高中生:在学习中,我们要保持谦虚的态度,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努力“治象”。4. 大学生:在职场上,我们要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勇敢地进行“治象”,以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的学习指南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治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