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那
yī nà
  • 拼 音:yī nà
  • 注 音:ㄧ ㄣㄚ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柔美、盛美貌。《诗·商颂·那》:“猗与那与,置我鞉鼓。” 马瑞辰 通释:“猗、那二字叠韵,皆美盛之貌,通作‘猗儺’(见《檜风》)、“阿难”(见《小雅》)。草木之美盛曰猗儺,乐之美盛曰猗那,其义一也。”《孔丛子·连丛子上》:“﹝杨柳﹞巨本洪枝,条脩远扬,夭绕连枝,猗那其旁,或拳句以逮下土,或擢跡而接穹苍。”《淮南子·修务训》:“今鼓舞者,绕身若环,曾挠摩地,扶旋猗那,动容转曲,便媚拟神。”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一:“明日映天,甘露被宇。蓊鬱高松,猗那长楚。”
    (2).《诗·商颂·那》是 殷商 的后代 宋国 祭祀 商 朝的建立者 成汤 的乐歌。首句是“猗与那与”,后以“猗那”借指祭祀祖先的颂歌。 宋 欧阳修 《读<徂徕集>》诗:“陈诗颂圣德,厥声续猗那。”《宋史·礼志十一》:“方作猗那之颂,永严昭穆之容。” 清 刘大櫆 《沉茮园诗序》:“古之君子,未有不愿为清庙猗那,而顾愿为寺人 孟子 ,愾 周 道,忧《黍离》者也。”
    (3).表示赞美之辞。《文选·班固<典引>》:“亦犹於穆猗那,翕纯皦绎,以崇严祖考,殷荐宗祀配帝。” 李周翰 注:“於穆、猗那皆美也。” 唐 张说 《恒州刺史张府君墓志》:“孝乎事亲,忠乎事君,猗那叔父,亦足有云。”

  • 基本含义
    形容人或事物的外表华丽、美好,但实际上内在空洞或缺乏真实价值。
  • 详细解释
    猗那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早出现在《庄子·秋水》一篇中。它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外表光鲜亮丽,给人以美好的印象,但实际上内在虚假或缺乏真实价值。猗那一词常用于贬义,用来批评那些外表看起来很好,但实际上没有实质内容或价值的人或事物。
  • 使用场景
    猗那一词多用于文学作品、评论、批评等场景。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很好,但实际上没有真实价值的人或事物。例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外貌光鲜亮丽,但内心空虚浮华的状态;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项目或产品的包装精美,但实际上功能不实用或品质低劣。
  • 故事起源
    关于猗那的故事并不多见,因此对于其具体起源没有明确的记载。但猗那一词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庄子·秋水》中。在这篇文章中,庄子用“猗那”的形象来描绘秋水的美丽,但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要看到事物的本质。
  • 成语结构
    猗那是一个双音节的词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这家公司的广告看起来猗那华丽,但实际上产品的质量非常差。2. 他的外表猗那绚丽,但内心却空虚而无知。
  • 记忆技巧
    要记住猗那这个成语,可以联想它的发音“yī nà”与“一拿”相近,可以想象一个人拿着华丽的外表,但实际上里面是空洞的。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猗那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之相关的成语,如“华而不实”、“表里不一”等,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的画看起来猗那美丽,但实际上技巧并不高超。2. 初中生:这部电影的特效猗那绚丽,但剧情却很平庸。3. 高中生:他的演讲猗那华丽,但内容却没有逻辑性。4. 大学生:这家餐厅的装修猗那豪华,但菜品却味道平平。希望以上关于“猗那”的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