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忠
yú zhōng
  • 拼 音:yú zhōng
  • 注 音:ㄧㄩˊ ㄓㄨㄙ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愚戆的忠心。《战国策·赵策二》:“今 奉阳君 捐馆舍,大王乃今然后得与士民相亲,臣故敢献其愚,效愚忠。” 唐 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陛下哀臣愚忠,恕臣狂直,谓臣言虽可罪,心亦无他。” 宋 陆游 《舟中作》诗:“惟有愚忠穷未替,尚餘一念在元元。” 欧阳予倩 《忠王李秀成》第三幕:“臣只有一片愚忠,鞠躬尽瘁。”
    (2).谓昧于事理的忠心。《管子·七臣七主》:“愚臣深罪厚罚以为行,重赋歛、多兑道以为上,使身见憎而主受其谤,故记称之曰:愚忠谗贼,此之谓也。”《史记·酷吏列传》:“ 狄山 曰:‘臣固愚忠,若御史大夫 汤 ( 张汤 )乃诈忠。’” 续范亭 《感言》:“实在告诉你们吧,现在大奸卖国的 秦桧 虽有,再不会有多少愚忠误国的 岳武穆 了!”

  • 反义词

    巧诈

  • 基本含义
    指愚蠢而忠诚,形容人盲目地忠于错误的事物或人。
  • 详细解释
    愚忠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愚意为愚蠢无知,忠意为忠诚。这个成语形容人盲目地忠于错误的事物或人,不顾事实和道理,表现出一种愚昧的态度。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批评那些为了个人利益或追求权力而盲目追随错误的人。它也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对领导或权威人物盲目服从的人。
  • 故事起源
    《左传·僖公十九年》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公子鉏因为嫉妒公子无忌的才华,误导了君主,导致了国家的灾难。尽管公子鉏被公子无忌救了一命,但他仍然对公子无忌心怀恶意。这个成语就是由此故事中的“愚”和“忠”两个字组成的。
  • 成语结构
    主语为人,动词为愚忠。
  • 例句
    1. 他对那个邪教头目愚忠至极,完全不顾事实和道理。2. 那个政治家为了个人利益愚忠于独裁者,完全背离了公众利益。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愚忠”这个成语与“愚蠢的忠诚”联系起来,形象地表达了这个成语的意思。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忠诚相关的成语,如“忠言逆耳”、“忠心耿耿”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愚忠于错误的朋友,不听老师的劝告。2. 初中生:那位学生为了迎合班里的小圈子,愚忠于错误的价值观。3. 高中生:有些学生愚忠于错误的政治观点,不顾事实和道理。4. 大学生:那个学生对于错误的领导愚忠至极,完全背离了自己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