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yī zhǐ bì mù ,bú jiàn tài shān ㄧ ㄓㄧˇ ㄅㄧˋ ㄇㄨˋ ,ㄅㄨˊ ㄐㄧㄢˋ ㄊㄞˋ ㄕㄢ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一指蔽目,不見泰山) 

    同“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宋史·王安礼传》:“今以一指蔽目,虽 泰 , 华 在前弗之见。” 谢觉哉 《关于独立思考》:“凡是不如个人的意的事就死记在心,把它扩大;至于全体的事,不管好处多大,总是‘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 基本含义
    比喻眼前的小事物遮住了大事物,只看到了表面,没有看到真正重要的事情。
  • 详细解释
    这个成语源于中国的传统故事。传说有一个人站在泰山下面,指着山上的一棵松树说:“一指蔽目,不见泰山。”意思是只看到眼前的小事物,却没有看到眼前的大事物。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们对于事物的见识狭窄,只看到表面,没有看到事物的本质和重要性。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只看到眼前利益,没有远见和洞察力的人。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只看到表面现象,没有深入分析和思考的人。
  •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的传说。根据传说,有一个人站在泰山下面,指着山上的一棵松树说:“一指蔽目,不见泰山。”这个故事通过比喻告诉人们应该以长远的眼光和全局的角度看待问题,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小事物,而忽视了大事物。
  • 成语结构
    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一”、“指”、“蔽”、“目”。其中,“一”表示数量的概念,“指”表示指向的动作,“蔽”表示遮蔽的动作,“目”表示眼睛的意思。
  • 例句
    1. 他只顾眼前的小利益,完全是一指蔽目,不见泰山。2. 这个人太狭隘了,只看到个人得失,完全是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一指蔽目,不见泰山”与一个具体的场景联系起来进行记忆。例如,想象自己站在泰山下面,一只手指着眼前的一棵树,而泰山却完全被遮住了。这样的场景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井底之蛙”、“目光短浅”等,来扩展对于人们眼界狭窄的描述。同时,也可以学习相关的故事和典故,来进一步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只关心自己的小玩具,完全是一指蔽目,不见泰山。2. 初中生:她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完全是一指蔽目,不见泰山。3. 高中生:他只顾眼前的小成绩,完全是一指蔽目,不见泰山。4. 大学生:他只追求眼前的小利益,完全是一指蔽目,不见泰山。5. 成年人: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小事物,要放眼全局,不要一指蔽目,不见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