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呐
zhuō nà
  • 拼 音:zhuō nà
  • 注 音:ㄓㄨㄛ ㄣㄚ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见“ 拙訥 ”。

  • 基本含义
    形容笨拙、愚昧。
  • 详细解释
    拙呐是由“拙”和“呐”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拙”表示笨拙、不灵巧,指人的行动不熟练、不灵活,思维不敏捷;“呐”表示愚昧、无知,指人的知识水平低下、见识狭隘。拙呐合在一起,形容一个人既笨拙又愚昧。
  • 使用场景
    拙呐多用于形容一个人的不聪明、不灵活,通常带有一定的贬义。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言行举止或思维方式愚昧、不周到。
  • 故事起源
    拙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寓言故事《猫和猴子》。故事中,猴子自视甚高,自以为聪明,却被猫戏弄,最终暴露了自己的愚蠢和笨拙。这个故事通过猴子的形象,讽刺了那些自命聪明而实际上无知愚昧的人,因此形成了“拙呐”这个成语。
  • 成语结构
    形容词+形容词
  • 例句
    1. 他的行动拙呐得让人啼笑皆非。2. 这个学生虽然聪明,但在运动方面却有些拙呐。
  • 记忆技巧
    想象一个人走路时脚步蹒跚,一副拙拙笨笨的样子。这个形象可以帮助你记住“拙呐”的意思。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拙呐”相似的成语,如“拙嘴笨舌”、“愚不可及”等,进一步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数学成绩一直拙呐得让人担心。2. 初中生:虽然他长得拙呐一些,但他的画画技巧却很高超。3. 高中生:他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总是拙呐的,让人感到无法理解。4. 大学生:尽管他在学术方面有些拙呐,但他的实际操作能力却很强。5. 成年人:他的决策总是拙呐的,经常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