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道
xiàng dào
  • 拼 音:xiàng dào
  • 注 音:ㄒㄧㄤˋ ㄉㄠ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指引道路。 唐 韩愈 《送齐皞下第序》:“今之君天下者,不亦劳乎?为有司者,不亦难乎?为人嚮道者,不亦勤乎?” 朱熹 考异:“所谓人者,指应举者而言。为之作嚮道者,谓指引其道路所嚮。”
    (2).指引路或引路的人。 清 戴名世 《纪红苗事》:“内地奸人诱使为 苗 嚮道,阑入攫取人畜。”《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昔 镇南王 不用嚮道,率众深入,不战自溃。”参见“ 嚮导 ”。
    谓向慕道义。 宋 苏轼 《策略二》:“今者曾不得岁月之暇,则夫礼乐刑政教化之源,所以使天下回心而嚮道者,何时而议也。”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八旗子弟等﹞不必读书嚮道,以充其识力,由少爷而老爷、而大老爷、而大人、而中堂,红顶花翎,贯摇头上,尚书侍郎,殆若天职。”

  • 基本含义
    指遵循正确的道路或准则,追求正义和道德。
  • 详细解释
    向道是由“向”和“道”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向”表示朝着、追随的意思,“道”指的是正确的道路或准则。向道的含义是指遵循正确的道路或准则,追求正义和道德。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应该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追求道德和正义。
  • 使用场景
    向道常常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困难、诱惑或迷失时选择遵循正道,坚守道义。它可以用于赞美那些有道德修养、坚守原则的人,也可以用来鼓励他人勇往直前、不被外界诱惑所动摇。
  • 故事起源
    关于向道的故事并没有特定的来源,但这个成语的概念源自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和道德观念。儒家强调人们应该遵循正确的道德准则,追求正义和道德,以实现个人的修养和社会的和谐。向道成语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重要价值观。
  • 成语结构
    向道的结构是一个动宾短语,其中“向”是动词,表示追随、朝着的意思;“道”是名词,表示正确的道路或准则。
  • 例句
    1. 他一直向道,从不做违背良心的事情。2. 在困境中,只有向道才能走出困局。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向道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一条路是通向正确道路的,另一条路是通向错误道路的。你选择向着正确道路前进,这就是向道的意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儒家思想和道德观念,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同时,还可以学习其他与道德、正义相关的成语,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忠诚正直”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向道,不做欺负同学的事情。2. 初中生: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要向道,帮助同学解决问题。3. 高中生:面对诱惑,我选择向道,不追求不正当的利益。4. 大学生:在职场上,我要向道,不做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