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习
xūn xí
  • 拼 音:xūn xí
  • 注 音:ㄒㄩㄣ ㄒㄧ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熏陶染习。 南朝 陈 慧思 《大乘止观法门》卷二:“随对者,即喻浄心体具一切法性,故能受一切熏习,随其熏别,现报不同也。” 宋 叶适 《黄子耕墓志铭》:“﹝ 子耕 ﹞悍顽易节,嚚险改行,而郡称平治,自顷吏道熏习,所师用往往暴民之事也。” 清 赵翼 《静观》诗之十四:“惟人则不然,熏习有不定,或先贤后奸,或始邪终正。” 蔡元培 《文明之消化》:“如普通社会,为宗教臭味所熏习,迷信滋彰,至今为梗。”

  • 基本含义
    通过长时间的熏陶和习惯的形成,使人受到某种思想、风俗、习惯等的影响。
  • 详细解释
    熏习是由“熏”和“习”两个字组合而成的成语。熏指长时间的影响,习指习惯、习俗。熏习的意思是通过长时间的熏陶和习惯的形成,使人受到某种思想、风俗、习惯等的影响,习以为常。
  • 使用场景
    熏习一词常用于描述人们受到某种思想、风俗或习惯的长期影响,无法摆脱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长期处于某种环境中,逐渐接受并习以为常。
  • 故事起源
    熏习一词最早见于《礼记·学记》中:“人不可无熏习也。”这句话意味着人们不能没有受到熏陶和习惯的影响。后来,熏习这个成语逐渐被人们广泛使用。
  • 成语结构
    熏习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 例句
    1. 他长期在农村长大,受到了农村的熏习,对农民的生活方式非常了解。2. 她小时候在音乐学院学习,受到了音乐的熏习,现在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音乐家。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熏习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身处一个被熏陶的环境中,久而久之,自己不自觉地接受了这种影响,形成了习惯。
  •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或文章来深入了解熏习的含义和用法。同时,还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习以为常”、“积习难改”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爷爷奶奶家长大,受到了他们的熏习,现在我也喜欢看书了。2. 初中生:我经常参加社区的志愿者活动,受到了社区乐于助人的熏习,我也开始帮助别人了。3. 高中生:我一直对艺术感兴趣,长期接触艺术家的作品,受到了他们的艺术熏习,我也开始学习绘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