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公无私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zhì gōng wú sī ㄓㄧˋ ㄍㄨㄙ ㄨˊ ㄙㄧ

    至公无私(至公無私) 

    犹大公无私。旧题 汉 马融 《忠经·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无私。”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七》:“统体之道,在乎至公无私,与天下均其欲。”《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田大 至公无私,议将此树砍倒,将粗本分为三截,每人各得一截,其餘零枝碎叶,论秤分开。”亦作“ 至公无我 ”。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士大夫为吏者,当以至公无我处之,事自理,民自服。”

  • 基本含义
    指一个人对公共利益无私奉献,不图私利。
  • 详细解释
    至公无私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在为公共利益服务时,不考虑个人利益,毫无私心私欲的精神状态。这个成语强调了个人应当以公共利益为重,追求公正、公平、无私的原则。
  • 使用场景
    至公无私常常用来表扬那些为社会、国家或集体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也可以用来提醒个人在处理公共事务时要坚守原则,不被私欲所动摇。
  • 故事起源
    关于至公无私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确切记载,但这个成语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非常重要。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等都被赞誉为至公无私的楷模,他们的事迹和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
  • 成语结构
    至公无私由“至”、“公”、“无”、“私”四个字组成。其中,“至”表示至高无上、极致,强调了这种无私奉献的极端性质;“公”表示公共、公正;“无”表示没有、没有任何;“私”表示私利、私心。结构简洁明了,意义明确。
  • 例句
    1. 他一直以至公无私的态度为社区做出了巨大贡献。2. 只有至公无私的领导者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尊重。
  • 记忆技巧
    可以将至公无私与一个人站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公正地看待事物,没有任何私心私欲进行联想。也可以通过创造一个故事情节,将至公无私的精神形象化,便于记忆。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至公无私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历史中的至公无私的楷模,如孔子、孟子等。他们的故事和思想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至公无私的精神。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向我的老师学习,做一个至公无私的好学生。2. 初中生:我们应该学习雷锋同志,做到至公无私,助人为乐。3. 高中生:作为班级的学生干部,我要发扬至公无私的精神,为同学们服务。4. 大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我将秉持至公无私的原则,为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