妆台
zhuāng tái
  • 拼 音:zhuāng tái
  • 注 音:ㄓㄨㄤ ㄊㄞ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妇女梳妆用的镜台。亦借指闺房。 明 屠隆 《綵毫记·颁诏云梦》:“旧家门逕满青苔,不是 辽阳 千载,羞宝镜,对粧臺。”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 唐 马登封 为皇后製粧臺,进退开合,皆不须人,巾櫛香粉,次第迭进,见者以为鬼工,诚絶代之技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银汉横斜玉漏催,穿针瓜果飣粧臺。”
    (1).梳妆台。 唐 卢照邻 《梅花落》诗:“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臺。”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倪幻蓉》:“捧巨枣两枚,置於牀前妆臺上。” 许地山 《空山灵雨·香》:“她说着,便抽出妆台的抽屉,取了一条沉香线,燃着。”
    (2).指女子的住处。 唐 韩溉 《鹊》诗:“几度送风临玉户,一时传喜到妆臺。”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幽媾》:“俺因此上弄鶯簧赴 柳 衙。若问俺妆臺何处也,不远哩,刚则在 宋玉 东邻第几家。”
    (3).借指女子。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使小生目视东墻,恨不得腋翅於妆臺左右。” 明 叶宪祖 《鸾鎞记·觅赠》:“为觅妆臺,即忙前去,休教迟捱。”

  • 基本含义
    指女子打扮的地方,也用来比喻虚有其表的美丽或华丽的外表。
  • 详细解释
    妆台是女子化妆的地方,通常摆放着各种化妆品和镜子。成语“妆台”引申为虚有其表的美丽或华丽的外表,形容人或事物只注重外表,而忽视内在的真实情况。这个成语贬义较重,常用于批评虚伪的人或事物。
  • 使用场景
    常用于贬义场合,用来批评那些只注重外表而忽视内在的人或事物。
  • 故事起源
    成语“妆台”出自明代杨慎《齐谐杂剧·鞠躬尽瘁》:“妆台何事频照面,犹如鸟儿羽毛鲜。”这句话形容一个女子经常化妆,但内在素质却并不出众,只是外表鲜艳而已。后来,人们将“妆台”作为一个成语,用来比喻虚有其表的美丽或华丽的外表。
  • 成语结构
    主语+谓语+宾语
  • 例句
    1. 她的妆台上堆满了各种化妆品,但她内心却空洞无物。2. 这座豪华的别墅外观华丽,但内部却简陋不堪,真是妆台空砌玉也空。
  • 记忆技巧
    可以将“妆台”与华丽的外表相联想,通过形象化的记忆,加深对这个成语的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花枝招展”、“锦上添花”等,扩大对虚有其表的美丽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的妆台上有很多漂亮的化妆品。2. 初中生:虽然她的妆台上摆满了化妆品,但她的内心却没有真正的美丽。3. 高中生:这个社交平台上充斥着许多妆台上的人,他们只在外表上追求美丽,却忽视了内在的真实。通过这份学习指南,你可以全面了解成语“妆台”的含义、起源、使用场景等信息,并且通过记忆技巧和延伸学习来加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