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人
zhèng rén
  • 拼 音:zhèng rén
  • 注 音:ㄓㄥˋ ㄖㄣ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正直的人;正派的人。《书·冏命》:“小大之臣,咸怀忠良,其侍御僕从罔匪正人。” 孔颖达 疏:“其左右侍御僕从无非中正之人。”《后汉书·桓谭传》:“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 唐 司空图 《争名》诗:“穷辱未甘英气阻,乖疏还有正人知。”《儿女英雄传》第五回:“是个败类,纵然势焰薰天,他看见也同泥猪瓦狗;遇见正人,任是贫寒求乞,他爱的也同威凤祥麟。” 谢觉哉 《从纪念杜甫想起的》:“统治阶级仇视正人,从古到今是一样的。”
    (2).指嫡系亲属。《红楼梦》第五五回:“﹝三姑娘﹞心里嘴里都也来得,又是咱家的正人,太太又疼他……如今他既有这主意,正该和他协同,大家做个膀臂,我也不孤不独了。”
    (3).做官长的人。《书·康诰》:“惟厥正人,越小臣诸节。” 孙星衍 疏:“正人者……即上文政人。” 王引之 《经义述闻·尚书上》:“正,长也,为长之人。” 唐 杜甫 《同元使君舂陵行》诗:“乃知正人意,不苟飞长缨。”

  • 近义词

    君子

  • 反义词

    歹徒、乖人、善士

  • 基本含义
    指品德高尚、正直诚实的人。
  • 详细解释
    正人是指道德品质高尚,言行端正的人。他们以诚实、正直、公正和慷慨为准则,秉持着正确的价值观。
  • 使用场景
    正人这个成语常用于赞美那些品德高尚、正直诚实的人。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为人处世、品格和道德修养。
  • 故事起源
    正人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为政》中,是孔子对于仁德的描述。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具备仁德的品质,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正人。这个词语后来逐渐被广泛使用,成为表扬有道德操守的人的成语。
  • 成语结构
    正人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正”表示正直、公正,而“人”表示人类。这个成语的结构简洁明了,意义直观。
  • 例句
    1. 他是一个正人,从不为了私利而做出违背良心的事情。2. 我们应该向正人学习,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正人”与“正直”、“品德高尚”等词语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同时,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多运用这个成语,加深对其含义的理解和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正直”、“品德”、“操守”等,来进一步拓展对正人这个概念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正人,经常帮助我和同学们解决问题。2. 初中生:我希望将来成为一个正人,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3. 高中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要做一个有担当、有正义感的正人。4. 大学生:正人的品质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正人,影响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