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冰
yǐn bīng
  • 拼 音:yǐn bīng
  • 注 音:ㄧㄣˇ ㄅㄧㄥ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形容十分惶恐焦灼。语本《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 南朝 宋 鲍照 《谢永安令解禁止启》:“饮冰肃事,怀火毕命。” 唐 宋之问 《送姚侍御出使江东》诗:“饮冰朝受命,衣锦昼还乡。” 宋 王安石 《游栖霞庵约平甫至因寄》诗:“官事真伤锦,君恩更饮冰。”
    (2).谓受命从政,为国忧心。 唐 张九龄 《与李让侍御书》:“不然则命非饮冰,幸安中土,又安能崎嶇执事之末?”《明史·李应昇传》:“陛下振纪纲,则片纸若霆;大臣捐私曲,则千里运掌;臺諫任纠弹,则百司饮冰。”
    (3).谓清苦廉洁。 唐 姚合 《心怀霜》诗:“还如饮冰士,励节望知音。” 清 钱谦益 《谭性教授承德郎制》:“饮冰之操,已著於当时;如水之心,可徵於受事。”

  • 基本含义
    指忍受艰苦、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 详细解释
    饮冰是一个比喻,表示能够忍受严寒寒冷,吃苦耐劳的精神。它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能够在极端的困境下仍然坚持不懈、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困难的环境下能够坚持不懈、勇往直前,不畏艰辛的精神品质。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对待学习、工作或者生活中的困难时表现出的坚韧和毅力。
  •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左传·襄公十年》的故事。故事中,晋国的一位公子在寒冷的冬天里,被迫喝冰水。他并没有抱怨或退缩,而是饮下了冰水,展示了他的坚毅品质。因此,人们用“饮冰”来形容一个人的坚韧和毅力。
  • 成语结构
    动词+名词,表示一个人面对困难时的行为和品质。
  • 例句
    1. 他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学习,真是饮冰的人。2. 面对困难,我们要像饮冰一样坚韧不拔。3. 只有具备饮冰的精神,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 记忆技巧
    可以将“饮冰”这个词与坚韧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在寒冷的冬天里喝下冰水的场景。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意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坚韧、毅力相关的成语,如“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等,以丰富对这一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像饮冰一样勇敢面对困难,努力学习。2. 初中生:只有具备饮冰的精神,才能在竞争激烈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3. 高中生:面对升学压力,我们要像饮冰一样坚持努力,不放弃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