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呼
zhāo hū
  • 拼 音:zhāo hū
  • 注 音:ㄓㄠ ㄏㄨ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用言语、手势或其他方式招引、呼唤。 唐 赵嘏 《十无诗寄桂府杨中丞》:“东省南宫兴不孤,几因诗酒谬招呼。” 宋 苏轼 《新酿桂酒》诗:“收拾小山藏社瓮,招呼明月到芳樽。”《老残游记》第二十回:“派人到省城里招呼个大戏班子来,并招呼北柱楼的厨子来,预备留 老残 过年。”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一章:“我在屋子里招呼了一声,他竟没有听见。”
    (2).招附;招抚。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七》:“ 肜 乃思所以离间二寇,以分其势。招呼 鲜卑 ,示以财利。”《三国志·蜀志·诸葛诞传》:“后 毌丘俭 、 文钦 反,遣使诣 诞 ,招呼 豫州 士民。”
    (3).用言语、点头、招手、行礼等方式表示问候。《老残游记》第二回:“这一羣人来了,彼此招呼,有打千儿的,有作揖的,大半打千儿的多。”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 老孙头 接二连三地跟从 元茂屯 出来的赶车的招呼,问长问短,应接不停。”
    (4).照料;关照;照管。《儿女英雄传》第三回:“我想着受主子恩典,又招呼了你这么大,撂下走了,天良何在?”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六:“我跟车间的姐妹说一声,有啥动静,她们会来招呼你的。” 李季 《五月端阳》三四:“几十里路上请医生,全村人招呼着一个伤员。” 赵树理 《小经理》:“你慢慢养着吧,不要着急,合作社的事情我暂且招呼几天!”
    (5).接待;应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侄少爷来到,本该要好好的招呼;因为老爷今日出门……等老爷回来时,再请少爷来罢。” 叶紫 《行军掉队纪》五:“这山坳里十多家店家,就只有他家的生意兴盛。招呼好,饭菜好,并且还能够保险客人平安。”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二章:“ 剑平 的职务是站立柜台招呼顾客。”
    (6).扶持;抬举。 赵树理 《李有才板话》九:“ 小元 他原来是你们招呼起来的人,只要 恒元 一倒,还有法子叫他变过来。”

  • 近义词

    呼喊、召唤、呼唤、呼叫、款待、接待、招待、招唤款待、招唤、号召、宽待、答理、答应、理会、理睬

  • 英文翻译

    1.(呼唤) call

  • 基本含义
    招呼指的是向别人打招呼或者呼唤,表示与人交流、接触或者往来。
  • 详细解释
    招呼是一种社交行为,表示主动与他人建立联系或者进行沟通。招呼可以是口头的问候、打招呼或者示意,也可以是行动上的表示,比如挥手、点头或者微笑。招呼通常用来表达友善、尊重和亲切。
  • 使用场景
    招呼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场景非常广泛。无论是在家庭、学校、工作场所还是社交场合,招呼都是一种基本的社交礼仪。例如,当你见到朋友时,可以用招呼表示问候和友好;当你在工作中需要与同事合作时,可以用招呼表示合作意愿和团队精神;当你需要向陌生人寻求帮助时,可以用招呼来建立联系和互动。
  • 故事起源
    招呼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军事战争。在古代,战场上的士兵需要通过口哨、鼓声或者号角等方式来传递指令和信号。这些信号既可以是战斗的指示,也可以是战斗的准备。因此,招呼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军事行动,后来逐渐发展为一种社交行为。
  • 成语结构
    招呼是一个动词短语,由“招”和“呼”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他看到我走过来,友好地向我打了个招呼。2. 在国外旅行时,我们要学会用当地的语言向当地人打招呼。3. 每天上班时,我都会主动向同事们打个招呼,展现我的友善和合作态度。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招手”和“喊叫”等动作联系起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自己招手向别人打招呼,或者喊叫着向别人打招呼,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招呼相关的成语和表达方式,如“招手作势”、“招之即来”等。通过学习这些成语,可以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上学的时候都会向老师打个招呼。2. 初中生:我喜欢主动向新同学打招呼,帮助他们融入班集体。3. 高中生:在参加学校的社交活动时,我会向其他学生打招呼,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4.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我主动向室友打招呼,希望能够建立良好的室友关系。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习惯向同事打个招呼,维持良好的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