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罗
zhī luó
  • 拼 音:zhī luó
  • 注 音:ㄓㄧ ㄌㄨㄛ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罗织。谓虚构罪名,陷害无辜。 唐 李白 《雪谗诗赠友人》:“人生实难,逢此织罗。”《新五代史·唐臣传·毛璋》:“ 璋 前经推劾,已蒙昭雪,而 延祚 以责赂之故,復加织罗。” 宋 曾巩 《徐孺子祠堂记》:“然在位公卿大夫,多豪杰特起之士,相与发愤同心,直道正言,分别是非白黑,不少屈其意;至於不容,而织罗鉤党之狱起。”《元典章·圣政二·理冤滞》:“比者尚书省 脱忽脱 、 三寳奴 等织罗煅炼,滥杀立威。”

  • 基本含义
    编织细密的网罗,比喻巧妙地设下陷阱或圈套,使人无法脱身。
  • 详细解释
    织罗是一个多义词,既可以指编织细密的网罗,也可以指巧妙地设下陷阱或圈套。在成语中,织罗的含义是指用巧妙的手段或计谋设下陷阱,使人无法逃脱。
  • 使用场景
    织罗通常用来形容某人使用巧妙的手段或计谋,设下陷阱或圈套,使对方无法逃脱。这个成语在形容诡计多端、阴险狡诈的人时常常使用。
  • 故事起源
    织罗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张敞传》中。故事说,汉朝时期,张敞担任太常,他以才智过人而闻名于世。有一天,张敞向皇帝建议用细丝编织的织罗,将一只大鸟困住。皇帝听后大为惊奇,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巧妙的计谋。从此以后,织罗就成为了形容巧妙设陷阱的成语。
  • 成语结构
    主谓结构
  • 例句
    1. 他织罗之术高超,常常设下圈套让别人无法逃脱。2. 这个诈骗犯用织罗的手法骗取了许多人的钱财。
  • 记忆技巧
    可以将“织罗”这个成语与编织网罗的动作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一个人巧妙地编织细密的网罗,用来设陷阱或圈套。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织罗相关的成语,如“罗织”,意为编织陷阱;“罗织无辜”,意为编造罪名陷害无辜。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那个坏人用织罗的方法骗走了我的零食。2. 初中生:她用织罗的手段让我陷入了困境,无法自拔。3. 高中生:政治家们常常使用织罗的策略来迷惑选民。4. 大学生:我们需要警惕那些织罗之术高超的网络诈骗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