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文缛节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xū wén rù jié ㄒㄩ ㄨㄣˊ ㄖㄨˋ ㄐㄧㄝ ˊ

    虚文缛节(虚文縟節) 

    虚伪的礼数,繁琐的仪节。 梁启超 《过渡时代论》五:“社会既厌三纲压抑、虚文縟节之俗,而未能研究新道德以代之,是理想风俗上之过渡时代也。”

  • 基本含义
    指文章或言辞中的华丽修辞、繁文缛节。
  • 详细解释
    虚文指修辞手法,缛节指繁琐的礼仪。虚文缛节形容文章或言辞过于繁琐冗长,注重形式而忽略实质。这个成语主要用来批评过分注重形式而忽视实际内容的行为。
  • 使用场景
    虚文缛节一词通常用于文学、辞章、演讲等方面的批评。也可以用来形容过于讲究形式、注重表面而忽视实质的行为或做法。
  • 故事起源
    虚文缛节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在小说中,贾宝玉的祖父贾赦曾对贾宝玉说:“你这个孩子,从小儿上学,那些老师都教你的是些虚文缛节,不讲实际。”这句话意味着贾赦对贾宝玉受到的教育方式持批评态度,认为他所学的只是些华而不实的东西。
  • 成语结构
    主要由“虚文”、“缛节”两个词组成。其中,“虚文”指修辞手法,“缛节”指繁琐的礼仪。
  • 例句
    1. 这篇文章虽然华丽,但是过于虚文缛节,缺乏实质内容。2. 在演讲中,不要过分追求虚文缛节,要注重内容的实质。
  • 记忆技巧
    将“虚文”理解为虚假的文辞,将“缛节”理解为纷繁的礼仪。通过对比虚假的文辞和纷繁的礼仪,可以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修辞手法、文章写作相关的成语,如“文过饰非”、“华而不实”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上课讲话时,不要用太多的虚文缛节,要讲明白道理才好。2. 初中生:写作文时,不要追求虚文缛节,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3. 高中生:学习文学时,要注意区分虚文缛节和真实的情感表达,以真实为主。4. 大学生:在写论文时,应该避免使用虚文缛节,要注重内容的实质和逻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