缨索
yīng suǒ
  • 拼 音:yīng suǒ
  • 注 音:ㄧㄥ ㄙㄨㄛ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冠带。《古今小说·葛令公生遣弄珠儿》:“偶然风吹烛灭,有一人从暗中牵美人之衣。美人扯断了他繫冠的缨索,诉与 庄王 。”

  • 基本含义
    指战争中的战马缰绳和辔头,比喻控制或支配别人的手段或关键之所在。
  • 详细解释
    成语“缨索”源自古代战争中的马具,缰绳和辔头是控制战马的关键工具,能够直接影响战马的行动。在引申意义上,成语“缨索”指的是控制或支配别人的手段或关键之所在。使用这个成语时,常常表示某个事物或人物对于整个局势的关键性作用。
  • 使用场景
    成语“缨索”常用于形容某个事物或人物对于整个局势的重要性。比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团队中的关键作用,或者某个决策对于整个项目的重要性等。
  • 故事起源
    据说,成语“缨索”的故事源自战国时期。当时,楚国大将项羽在攻打秦国时,他的战马突然被敌军的箭矢射中,无法再行动。正当项羽陷入绝境之时,他发现战马的缰绳断了,于是他立即拿起腰带,将其绑在马的嘴里作为缰绳,成功地控制住战马,重新发动了进攻。这个故事形象地展示了缰绳的重要性,于是“缨索”也成为了形容关键之物的成语。
  • 成语结构
    主语+缨索
  • 例句
    1. 他的经验和决策能力是这个团队的缨索。2. 在这场比赛中,他的进球是决定胜负的缨索。3. 这个关键的调查报告是案件破解的缨索。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成语“缨索”与战争中的马具联系起来,想象一个将缰绳和辔头紧紧掌握在手中的形象,以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阅读历史书籍或故事,了解更多关于战争中马具的知识,以加深对成语“缨索”来源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妈妈是我们家的缨索,她负责安排我们的作业和学习计划。2. 初中生:在这个项目中,市场调研是我们成功的缨索,只有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我们才能制定正确的营销策略。3. 高中生:这本书是我考试的缨索,只有通过仔细阅读和理解,我才能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