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延
yán yán
  • 拼 音:yán yán
  • 注 音:ㄧㄢˊ ㄧㄢ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形容长久。《墨子·亲士》:“分议者延延。” 王树柟 斠注:“《广雅·释训》:‘延延,长也。’分议者延延,谓分议者反復辩论而长言也。” 张纯一 集解:“分,异也……分议即异议。分议者延延,谓俌(辅)弼之臣不敢苟同於君,常持异议而长言。”
    (2).众多貌。 汉 王逸 《九思·哀岁》:“黿鼉兮欣欣,鱣鮎兮延延。羣行兮上下,駢罗兮列陈。”《后汉书·五行志一》:“ 桓帝 之末,京都童謡曰:‘白盖小车何延延。 河閒 来合谐, 河閒 来合谐!’” 王先谦 集解:“延延,众貌也。”
    (3).深远貌。 唐 李翱 《舒州新堂铭》:“左立嘉亭,繚以环除,延延其深,肆肆其紓。”
    (4).延续;绵延。 唐 韩愈 《曹成王碑》:“子父易封,三王守名。延延百载,以有 成王 。” 唐 韩愈 《南山诗》:“延延离又属,夬夬叛还遘。”

  • 基本含义
    拖延、推迟
  • 详细解释
    指将事情的处理时间拖延、推迟。形容人拖拉、懒散,不积极主动。
  • 使用场景
    可以用于形容工作、学习、生活中拖延、推迟处理事情的情况。也可以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态度不积极、懒散的情况。
  • 故事起源
    成语“延延”源自于《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一段故事。故事中,淮阴侯刘邦派人去请教百家学者关于怎样治理国家的问题,百家学者都推脱不肯前去,只有一个叫延陵堂的学者答应前去。延陵堂学者因为拖延时间而被淮阴侯称为“延延”,意指他拖拉、推迟处理事情。因此,成语“延延”就以此故事命名。
  • 成语结构
    动词+动词
  • 例句
    1. 他总是喜欢延延拖拖,不愿意及时完成任务。2. 这个项目已经延延拖拖很久了,我们必须加快进度。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延迟”这个词语进行联想记忆。“延迟”也是指拖延、推迟,与“延延”意思相近。你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延迟处理事情,就像在延迟时间一样,从而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时间、拖延相关的成语,例如“拖泥带水”、“拖拉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总是喜欢延延拖拖做作业,导致晚上睡得很晚。2. 初中生:他的学习态度很不积极,经常延延拖拖不按时完成作业。3. 高中生:考试前的复习计划一直被她延延拖拖,最后导致成绩不理想。4. 大学生:他的毕业论文一直没有完成,一直在延延拖拖,影响了他的毕业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