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袪
zhǎn qū
  • 拼 音:zhǎn qū
  • 注 音:ㄓㄢˇ ㄑㄩ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斩断其袖。借指旧怨。典出《左传·僖公五年》:“﹝ 重耳 ﹞踰垣而走, 披 斩其袪。” 杜预 注:“袪,袂也。” 孔颖达 疏:“总名为袂,其袂近口,又别名为袪。此斩其袪斩其袖之末也。”《三国志·吴志·孙休传》:“ 丹杨 太守 李衡 ,以往事之嫌,自拘有司。夫射鉤斩袪,在君为君,遣 衡 还郡,勿令自疑。”《梁书·马仙琕传》:“射鉤斩袪,昔人弗忌。”《旧五代史·唐书·符存审传》:“射钩斩袪之人,孰不奉觴丹陛。”

  • 基本含义
    指割除邪恶的统治者,解放人民。
  • 详细解释
    斩袪是一个古代成语,由“斩”和“袪”组成。斩意为砍、割,袪意为除去、消除。斩袪的意思是割除邪恶的统治者,解放人民。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人民推翻压迫者的决心和勇气。
  • 使用场景
    斩袪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人民推翻压迫者、解放自己的情景。它可以用于讨论历史上的革命事件,也可以用于形容个人在面对不公正和压迫时的勇敢行为。
  • 故事起源
    斩袪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形容项羽割去自己的发,豪情万丈地宣布要推翻秦朝的暴政。后来,斩袪逐渐被用来形容人民推翻压迫者的行动。
  • 成语结构
    成语“斩袪”的结构是一个动宾式的短语,动词“斩”表示行为,宾语“袪”表示对象。
  • 例句
    1. 人民终于斩袪了凶恶的统治者,迎来了解放的曙光。2. 在历史的长河中,数以千计的英雄们斩袪了暴君,为人民争取了自由和平等的权利。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勇敢的人民代表,手持利剑,勇敢地斩除邪恶的统治者,为人民带来解放。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研究中国历史上的革命事件,了解人民为了自由和民主而奋斗的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斩袪所有的恶势力,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2. 初中生:英雄们斩袪暴君,为我们争取了自由和平等的权利。3. 高中生:历史上有许多革命者为了斩袪压迫,献出了自己的生命。4. 大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为斩袪贫困和不平等而奋斗。希望这个学习指南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