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马
zhà mǎ
  • 拼 音:zhà mǎ
  • 注 音:ㄓㄚˋ ㄇㄚ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见“ 诈马筵 ”。
    (2). 清 代帝王巡幸 木兰 秋獮塞宴时,按 蒙古 旧俗表演的一种马戏。 清 赵翼 《簷曝杂记·蒙古诈马戏》:“上每岁行獮……设大蒙古包作正殿,旁列四蒙古包以款随驾之王公大臣。奏乐多絃索,极可听。又陈布库、诈马诸戏。布库不如御前人,而诈马乃其长技也。其法:驱生驹之未羈靮者千百羣,令善骑者持长竿,竿头有绳作圈络,突入驹队中,驹方惊,而持竿者已绳繫驹首,舍己马跨驹背以络络之,驹弗肯受,輒跳跃作人立,而驏骑者夹以两足终不下,须臾已络首而驹即帖伏矣。此皆 蒙古 戏,以供睿赏者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六:“列圣巡幸 木兰 , 蒙古 诸台吉及四十八部盟长,例於出哨之后,恭进筵宴,习武合欢,有所谓塞宴四事者。扈从诸臣,多有赋咏。一曰诈马,选六、七岁以上幼孩,文衣锦襮,街尾腾驤,散鬣结鬉,不施鞍轡,而追风逐电,驰骋自如。别树大纛於数里外,先至者受上赏,餘亦恩賚有差。”

  • 基本含义
    指用欺骗的手段来蒙骗别人。
  • 详细解释
    诈马是由“诈”和“马”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诈指欺骗,马指马匹。该成语的基本含义是用欺骗的手段来蒙骗别人,形容行骗的手段狡猾阴险。
  • 使用场景
    诈马可以用于描述欺骗、蒙骗他人的行为或手段。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例如形容某人用诡计骗取他人的信任或财物。
  • 故事起源
    诈马的故事起源于《战国策·魏策一》。故事中,魏国的一位将军派人去赵国买马,但是这位将军很聪明,他事先就知道赵国人喜欢马,于是他故意将马骗走,让赵国人认为他的马很好,结果赵国人花了很多钱买了一匹不好的马。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诈马”的典故。
  • 成语结构
    诈马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诈”和名词“马”组成。
  • 例句
    1. 他用诈马的手段骗取了公司的机密信息。2. 这个骗子常常用诈马的手法来骗取老人的钱财。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骑在马上,但是这个人的脸上却露出了狡猾的表情,表示他正在用欺骗的手段来蒙骗别人。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欺骗相关的成语,如“欺世盗名”、“假公济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用诈马的方法骗走了我的糖果。2. 初中生:她通过诈马的手段骗取了同学的信任。3. 高中生:这个骗子利用诈马的手法骗取了很多人的钱财。4. 大学生:他用诈马的手段骗取了公司的机密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