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棠
zhào táng
  • 拼 音:zhào táng
  • 注 音:ㄓㄠˋ ㄊㄤ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诗·召南·甘棠序》:“《甘棠》,美 召伯 也。 召伯 之教,明於南国。” 孔颖达 疏、 朱熹 集传并谓 召伯 巡行南土,布 文王 之政,曾舍于甘棠之下,因爱结于民心,故人爱其树,而不忍伤。后世因以“召棠”为颂扬官吏政绩的典实。《艺文类聚》卷七七引 南朝 梁 刘孝绰 《栖隐寺碑铭》:“ 召 棠且思, 羊 碑犹泣。”《蕙风词话续编》卷一引 金 李用章 《大常引·同知崔仲明生日》词:“ 太行 千里政声扬,问何处,是黄堂,遗爱几时忘!试听取,人歌《召棠》。” 清 赵翼 《青山庄歌》:“令孙继起为方伯,分 陕 曾栽 召伯 棠。” 清 赵翼 《瓯北诗话·诗人佳句二》引 燕人谒 《韩魏公相州祠堂记》诗:“有客能吟丞相柏,无人敢伐 召公 棠。”

  • 基本含义
    指人才被草木所隐蔽,不为人所知。
  • 详细解释
    召棠是一个四字成语,由“召”和“棠”两个字组成。召指召集、召唤,棠指树木。召棠的基本含义是指人才被草木所隐蔽,不为人所知。比喻有才能的人默默无闻,不被重视或被埋没。
  • 使用场景
    召棠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有才能但不被重视或被埋没的人。可以用于表扬那些默默耕耘、不被人所知的人,也可以用于批评那些忽视有才能的人的行为。
  • 故事起源
    召棠的故事起源于《左传·襄公十一年》。召棠原本是一个有才能的人,但他不愿意出仕于国家,而是选择在家中研究树木。有一天,国君襄公听说了召棠的才能,就亲自去拜访他。襄公惊讶地发现,召棠的家中种满了各种珍贵的树木,而召棠本人却一直默默无闻。襄公十分惋惜,表示对召棠的才能感到惋惜。
  • 成语结构
    成语“召棠”的结构是“动词 + 名词”,表示人才被草木所隐蔽。
  • 例句
    1. 他是一个真正的召棠,虽然才能出众,但却一直不为人所知。2. 这位艺术家一直默默耕耘,是一个召棠的典范。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成语“召棠”。可以想象一个有才能的人,站在一片茂盛的树林中,但他却被树木所遮挡,不为人所知。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和了解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埋没”、“默默无闻”等,以丰富词汇量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召棠,虽然成绩很好,但是很低调,从不张扬。2. 初中生:那个画家一直默默耕耘,是一个召棠的典范。3. 高中生:他是一个有才能的召棠,但是因为不愿意出风头,所以一直被人忽视。4. 大学生:这位科学家一直默默研究,是一个真正的召棠,为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成语“召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