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狗
zǒu gǒu
  • 拼 音:zǒu gǒu
  • 注 音:ㄗㄡˇ ㄍㄡ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走狗 zǒugǒu
    [running dog;lackey; lacquey;flunkey] 本指猎狗,今比喻受人豢养而帮助作恶的人,谄媚的人或阿谀奉承的人

  • 近义词

    走卒、爪牙、帮凶、鹰犬、虎伥、喽啰、党羽

  • 英文翻译

    1.running dog; lackey; flunkey; stooge; servile follower

  • 详细解释

    (1).猎犬。《战国策·齐策四》:“世无 东郭俊 卢氏 之狗,王之走狗已具矣。”《晏子春秋·谏下二三》:“ 景公 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
    (2).谓纵狗行猎。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相胜》:“博戏鬭鸡,走狗弄马。” 唐 罗隐 《所思》诗:“鬭鸡走狗五陵道,惆悵输他轻薄儿。” 明 方孝孺 《楼君墓志》:“臂鹰走狗,驰逐为乐。”
    (3).比喻受人豢养的帮凶。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正排着低品走狗奴才队,都做了高节清风大英雄!”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田七郎》:“操杖隶皆绅家走狗。” 胡适 《我答汪先生的信》:“他也许更堕落下去,做一个军阀派的走狗。”
    (4).自称谦词。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兵制》:“国家当承平之时,武人至大帅者,干謁文臣,即其品级悬絶,亦必戎服,左握刀,右属弓矢,帕首袴鞾,趋入庭拜,其门状自称走狗,退而与其僕隶齿。”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 郑板桥 爱 徐青藤 诗,尝刻一印云:‘ 徐青藤 门下走狗 郑燮 。’”

  • 基本含义
    指为了追求私利而出卖朋友、背叛原则的人。
  • 详细解释
    走狗一词源自于狗的特性,狗通常会跟随主人,并对主人忠诚。在这个成语中,走狗指的是那些背叛朋友、背离原则、为了自身私利而出卖他人的人。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这类人的行为类似于狗的忠诚追随主人的特点,但却是出于对个人利益的考虑。
  • 使用场景
    走狗一词通常用于批评那些为了自身私利而背叛朋友或原则的人。它可以用于描述政治上的投机分子、叛徒,也可以用于描述日常生活中的背叛行为。
  • 故事起源
    关于“走狗”的具体故事起源并不明确,但是这个成语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经常出现。它的形象描绘了背叛和出卖的行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成语结构
    走狗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走”和“狗”。它的结构简单明了,容易理解。
  • 例句
    1. 他曾是我们的好朋友,可如今却变成了一个走狗。2. 这些政客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地成为了走狗。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狗的忠诚特性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跟随主人的狗,然后将它与背叛朋友的行为联系起来,这样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关于成语的故事和用法。还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比如“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和“狗仗人势”。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我们班的走狗,经常告诉老师我们的小秘密。2. 初中生:那些学校的走狗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了我们整个班级。3. 高中生:这个政客为了个人权力,成为了政府的走狗,背叛了人民的利益。4. 大学生:我们不能成为资本家的走狗,应该为社会的公正与正义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