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灋
yí fǎ
  • 拼 音:yí fǎ
  • 注 音:ㄧˊ ㄈㄚ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见“ 仪法 ”。

  • 基本含义
    指礼仪、法度。
  • 详细解释
    仪灋是由“仪”和“灋”两个字组成的,它们分别代表礼仪和法度。仪灋指的是人们应当遵守的礼节和法律规定,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 使用场景
    仪灋可以用于描述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遵循的礼仪和法律规定,强调人们应当遵守社会准则,尊重他人,遵守法律。可以用于教育、法律、道德等方面的场景。
  • 故事起源
    《左传·宣公二年》记载了一个故事,故事中的邹武公在位时,他的大臣们都非常尊敬他,对他非常有礼貌,行为举止都非常规矩。后来,邹武公去世了,他的继任者邹简公就不像他那样受人尊敬,大臣们也不再对他恭敬有礼。于是,邹简公就对大臣们说:“你们应该遵循仪灋,以礼待人,不要因为我是国君就不再尊敬我。”从此以后,“仪灋”这个成语就开始被使用。
  • 成语结构
    仪灋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分别是“仪”和“灋”。
  • 例句
    1. 我们应该遵守社会的仪灋,尊重他人,不要伤害他人的利益。2. 作为一名公民,我们应该遵守国家的仪灋,遵守法律法规。
  • 记忆技巧
    可以将“仪”字和“礼”字进行联想,两者都表示规矩、礼节,而“灋”字和“法”字进行联想,两者都表示法律、规定。通过联想,记忆这个成语会更加容易。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仪灋相关的成语,例如“礼尚往来”、“法外施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学校里,我们要遵守校规校纪,遵守老师的仪灋。2. 初中生: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遵守学校的仪灋,不违反纪律。3. 高中生:在高中阶段,我们要遵守社会的仪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4.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我们要遵守学校的仪灋,同时也要遵守社会的法律。5. 成年人:作为一名成年人,我们应该遵守社会的仪灋,以身作则,做一个守法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