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迎
yāo yíng
  • 拼 音:yāo yíng
  • 注 音:ㄧㄠ ㄧㄥ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邀请。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下:“ 朱冲和 常游 杭州 , 临安 监吏有姓 朱 者,兄呼 冲和 ,颇邀迎止宿,情好甚厚。” 宋 司马光 《暮春饮宋叔达园》诗:“邀迎嘉客易,会合故人难。”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章四:“前任负责人 翁从六 亲来邀迎,正拟偕行, 陈诚 派人来接。”
    (2).迎合。《三国志·魏志·袁绍传》“ 馥 怀惧,从 绍 索去,往依 张邈 ” 裴松之 注引 汉 王粲 《汉末英雄记》:“ 绍 以 河内 朱汉 为都官从事。 汉 先时为 馥 所不礼,内怀怨恨,且欲邀迎 绍 意,擅发城郭兵围守 馥 第,拔刃登屋。”

  • 基本含义
    邀请和迎接
  • 详细解释
    邀迎是由“邀请”和“迎接”两个词组合而成的成语,表示主动邀请并热情迎接他人的意思。这个成语强调了主动出击,主动迎接他人的态度。
  • 使用场景
    邀迎常用于描述热情接待客人、朋友或重要客户的场合。它可以用来形容主人热情好客的态度,也可以用来形容主动迎接他人的行为。
  • 故事起源
    关于邀迎的故事并没有明确的起源,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邀请和迎接客人被视为一种美德和礼仪。因此,邀迎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社交文化。
  • 成语结构
    邀迎由两个汉字组成,形式为“邀 + 迎”。
  • 例句
    1. 他们热情地邀迎了来访的客人。2. 在这个重要的会议上,我们应该邀迎各方代表。3. 邀迎客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自己在邀请和迎接朋友或客人的情景,将这个成语与热情好客的形象联系起来,有助于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邀迎相关的成语,例如“邀功”、“迎合”等。这些成语都与邀请和迎接他人有关,可以帮助扩展词汇量和理解更多相关的文化背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邀迎了新同学参加我们的课外活动。2. 初中生:学校为外国交流学生举办了欢迎晚会,我们都积极参与邀迎工作。3. 高中生:作为学校的代表,我们邀迎了来自其他城市的学生参观我们的校园。4. 大学生:我们学校组织了一个迎新活动,邀迎了新生加入我们的大家庭。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邀迎”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