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半见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yī zhī bàn jiàn ㄧ ㄓㄧ ㄅㄢˋ ㄐㄧㄢˋ

    一知半见(一知半見) 

    谓不成熟的一点见解。 清 方以智 《东西均·道艺》:“詎知后世之门庭张网者,偶窃一知半见,谓入悟门,便住门限上,登曲録牀,此生不可復下。” 清 钱谦益 《列朝诗集小传·锺提学惺》:“当其创获之初,亦尝覃思苦心,寻味古人之微言奥旨,少有一知半见,掠影希光,以求絶出於时俗。”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六:“今任其一知半见,指为妙语,如照萤光,如窥隙日,以为诗之妙解尽在是。”

  • 基本含义
    指只知道一部分,却自以为全知全能。
  • 详细解释
    一知半见是由“一”、“知”、“半”、“见”四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一”表示数量上的一个,表示少数;“知”表示知道、了解,具有知识的含义;“半”表示数量上的一半,表示部分;“见”表示看到、了解。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只知道一部分,却自以为全知全能。
  • 使用场景
    一知半见常用于形容那些只知道一点点知识或只有一些表面了解的人,却自以为对某个领域或问题非常了解。例如,当某人对某个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其看法只是基于片面的了解或缺乏深入研究时,可以用一知半见来形容他的情况。
  • 故事起源
    《庄子·列御寇》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只知识浅薄的鸟对一只知识渊博的鸟自吹自擂,自以为自己很了解天下事物。但实际上,这只鸟只是知道了一些表面的知识,对于更深层次的问题却一无所知。这个寓言故事成为了“一知半见”这个成语的来源。
  • 成语结构
    Subject + 一知半见
  • 例句
    1. 他对这个问题只是一知半见,却自以为自己已经是专家了。2. 别听他的,他的观点只是一知半见,根本不值得参考。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成语的每个字拆分开来记忆,例如,“一”代表少数,可以想象成一个人站在人群中的一个角落;“知”代表知道,可以想象成一个人抬头看书获取知识;“半”代表一半,可以想象成一半的水杯;“见”代表看到,可以想象成一个人抬头看远处的景色。通过将每个字与具体的形象联系起来,可以更容易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或词语,例如“一知半解”、“蜻蜓点水”等,来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只读了一本书,却以为自己已经读懂了整个世界,真是一知半见。2. 初中生:有些同学对历史只是一知半见,对于历史事件的了解还很肤浅。3. 高中生:在做研究论文时,要确保所使用的资料充分,避免出现一知半见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