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荒
yí huāng
  • 拼 音:yí huāng
  • 注 音:ㄧˊ ㄏㄨㄤ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指蛮夷荒远之地。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 留侯 起亡虏,威武赫夷荒。” 明 王世贞 《送吴中丞入为少司徒》诗:“日月垂南纪,风云护朔方;七擒收属国,一战扫夷荒。”

  • 基本含义
    指战乱、灾难等使社会秩序崩溃,人民生活困苦艰难的状况。
  • 详细解释
    夷荒一词来源于古代中国的历史文献,最早见于《春秋左氏传》。夷指的是战国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荒指的是草木丛生、无人居住的荒芜之地。夷荒一词的意义就是形容社会秩序崩溃,人民生活困苦,国家陷入混乱的状态。
  • 使用场景
    夷荒一词通常用来形容战乱、灾难、社会动荡等情况。可以用于描述战争时期的社会状态、自然灾害后的社会困境,或者用来形容某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困难。
  • 故事起源
    夷荒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历史文献。在《春秋左氏传》中有一则记载,说的是战国时期的齐国国君齐桓公在位时,通过改革政治制度,使得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这个时期被称为“太平盛世”。而在齐桓公去世后,国内政治腐败,社会秩序逐渐崩溃,人民生活困苦,这个时期被称为“夷荒之世”。
  • 成语结构
    夷荒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夷”和“荒”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在战争年代,这个国家陷入了夷荒之中。2. 自然灾害过后,灾区的人民生活陷入了夷荒状态。3. 这个地区的经济困难,已经接近了夷荒的边缘。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夷荒”与战乱、社会动荡等情景联系起来记忆。可以想象一个战争后的城市,荒芜的街道、破败的建筑,人民逃散流离,生活艰难,这就是夷荒的景象。
  • 延伸学习
    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以及其他类似的成语,如“乱世佳人”、“动荡不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战争过后,那个国家的人民生活变得夷荒了。2. 初中生:社会动荡的时候,人们的生活就像夷荒一样困苦。3. 高中生:经济危机使得这个地区陷入了夷荒状态。4. 大学生:历经战乱和动荡,这个国家终于走出了夷荒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