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手
zé shǒu
  • 拼 音:zé shǒu
  • 注 音:ㄗㄜˊ ㄕㄡ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谓手相搓揉。《礼记·曲礼上》:“共饭不泽手。” 郑玄 注:“泽谓捼莎也。” 孔颖达 疏:“古之礼,饭不用箸,但用手,既与人共饭,手宜絜净,不得临食始捼莎手乃食,恐为人秽也。”
    (2).形容犹豫不决。 唐 元稹 《和乐天赠樊著作》:“解悬不泽手,拯溺无折旋。”

  • 基本含义
    指有益于人民、有利于社会的行为或事业。
  • 详细解释
    泽手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泽”和“手”两个字组成。其中,“泽”指的是恩惠、好处,“手”指的是行动、作为。泽手的基本含义是指有益于人民、有利于社会的行为或事业。它强调了行动的力量和对他人的帮助与关爱。
  • 使用场景
    泽手一词常用于赞美那些为社会、为人民做出积极贡献的人或事业。可以用来形容慈善捐助、救助灾民、推动社会进步等行为。它也可以用来鼓励他人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倡导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精神。
  • 故事起源
    泽手一词最早出自《论语·泰伯篇》:“泽及下人,则民畏上也。”这句话是孔子对于泰伯行善的评价。后来,人们将其引申为泽手这个成语,用以表达对于为他人付出的肯定和赞美。
  • 成语结构
    形容词 + 名词
  • 例句
    1. 他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公益事业,真是一个泽手之人。2. 这位慈善家捐助了大量的财物,为灾区人民送去了温暖的泽手。3. 他的行为充满了泽手之情,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扬。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泽手”这个词与“帮助他人”、“有益于社会”等概念进行联系,以加深记忆。也可以将“泽手”与具体的实际行为和事例联系起来,形成记忆图像。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公益事业相关的成语,如“利人利己”、“行善积德”等,可以进一步拓展对于泽手这个概念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我帮助朋友捡起了掉落的玩具,是一个小小的泽手。2. 小学生:我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义务清洁活动,为学校做了一些泽手。3. 初中生:我每个月都会捐出零花钱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希望成为一个有泽手的人。4. 高中生:我参与了社区的志愿者活动,为老人们提供帮助,体验到了泽手的意义。5. 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做出更多的泽手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