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纹筒蛇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红纹筒蛇hóng wén tǒng shé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爬行纲 Reptilia

    目: 有鳞目 Squamata

    亚目: 蛇亚目 Serpentes

    科: 盾尾蛇科 Uropeltidae

    属: 筒蛇属 Cylindrophis

    种: 红尾筒蛇 C. ruffus

    概述

    红纹筒蛇(学名:Cylindrophis ruffus)为盾尾蛇科筒蛇属的爬行动物。分布于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中南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海南、香港、福建等地,生活习性为穴居。其一般生活于枯枝落叶下以及耕作地或住宅花园内的土质松软处。

    基本特征

    红纹筒蛇拥有扁筒状的躯体,以及尾巴末端急速辨析且呈红色的特征。背部为橘红色,另有自腹部延伸而来的白色条纹。体侧有污白色横纹,左右横纹在腹面相遇或交错于腹中线;尾部有红斑。头小,背腹扁平;吻端宽圆,吻鳞高约等于宽;无鼻间鳞、颊鳞及眶前鳞;鼻孔大而圆,近吻端,背位,开口向上方,左右鼻鳞在吻背相切;前额鳞甚大,入眶,其两外侧与第二、三枚上唇鳞切;眼小,瞳孔直立,略呈椭圆形,眶后鳞1;颞鳞1+2;上唇鳞6,2-2-2式,下唇鳞6,前3枚切前颔片,后颔片一对较小,为一鳞片相隔开。背鳞平滑,21-21-19行;腹鳞187~195,与相邻背鳞的大小几无区别。肛鳞二分;尾极短,尾下鳞单行,7~8枚。红纹筒蛇喜栖水旁,生活于稻田或花园等泥土疏松处,穴居,捕食时才到地面活动。亦可钻入土中。以小型蛇类或哺乳类动物为食。面对敌人时,会以压平躯体的方式将头部藏于其中,并高举卷曲的尾部,已显露其红色的腹部,俨如膨颈的眼镜蛇头部,借以恐吓敌害,与此同时,另一端真正的头则伺机钻入岩缝或木片之下,尾亦随后入内。

    全长约50——6-公分,最长可达一公尺,胎生,雌性仍留有后肢退化的痕迹。

    分布

    我国海南岛、香港及福建厦门曾采到过标本。国外广泛分布于泰国、印度支那各国、南到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

  • 基本含义
    指人言行虚伪,假意表现友好而暗藏恶意。
  • 详细解释
    红纹筒蛇是一种蛇的品种,它外表鲜艳美丽,但其实具有剧毒。这个成语比喻人表面上友好,实际上心怀恶意,具有欺骗性。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某些人表面上看起来友好,但实际上对他人心怀恶意,经常欺骗别人的行为。
  • 故事起源
    红纹筒蛇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位神秘的道士,他擅长变化形态,可以变成各种动物。一天,他变成了一只红纹筒蛇,躲在路边等待过往的行人。当有人经过时,他会假装友好,并引诱他们接近自己。然后,他会突然咬人一口,将人毒死。因此,人们就用“红纹筒蛇”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友好,实际上心怀恶意的人。
  • 成语结构
    红纹筒蛇是一个由三个词组成的成语,分别是“红纹”、“筒”和“蛇”。
  • 例句
    1. 他对你表面上很友好,但实际上是个红纹筒蛇,你要小心。2. 不要被他的表面友好所迷惑,他就是个红纹筒蛇。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想象一只外表鲜艳美丽的红纹筒蛇,但它实际上具有剧毒,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虚伪行为相关的成语,如“画蛇添足”、“掩耳盗铃”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看起来很友好,但我觉得他是个红纹筒蛇。2. 初中生:班上有一个同学总是表面上对大家很友好,但实际上他是个红纹筒蛇。3. 高中生:我们要警惕那些红纹筒蛇般的人,不要被他们的表面伪装所迷惑。4. 大学生:社会上有很多红纹筒蛇,我们要保持警惕,不要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