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缕
zhēn lǚ
  • 拼 音:zhēn lǚ
  • 注 音:ㄓㄣ ㄌㄩ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鍼缕”。1.针和线。 汉 刘向 《说苑·政理》:“顺针缕者成帷幕,合升斗者实仓廪。”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刀尺鍼缕。” 清 刘大櫆 《郑氏节母传》:“或为诸孙补纫,鍼缕不去手。”
    (2).比喻细小事物。 宋 叶适 《刘夫人墓志铭》:“内事无鍼缕不整,家行无纤髮不备。”
    (3).指缝纫刺绣。 唐 元稹 《君莫非》诗:“妇好针缕,夫读书诗。” 元 张翥 《瑞龙吟》词:“故园梦里,长牵别绪,寂寞闲鍼缕。” 清 孙枝蔚 《七夕》诗:“世间愚儿女,但为针缕忙。”

  • 基本含义
    指精细地缝补和装饰衣物,也比喻琐碎的事务。
  • 详细解释
    针缕成语源自《诗经·大雅·荡》:“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针缕如何?民人洽洽。”意思是说,伐柯柯树用什么工具来砍伐呢?不是斧头就能砍倒的。取妻子要用什么方式呢?不是靠媒人就能得到的。针线缝补衣物要怎样才能做得好呢?只有民众亲自动手才能完成。这里的针缕比喻琐碎的事务,需要自己亲自动手去完成。
  • 使用场景
    针缕成语常用于形容琐碎的事务或细致的工作。可以用来形容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事务,如整理房间、收拾杂物等。也可以用来形容细致入微的工作,如精心制作手工艺品、精细绘画等。
  • 故事起源
    针缕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衣物制作工艺。在古代,人们常常使用针线来缝补和装饰衣物。针线代表了细致和耐心,缝补衣物则需要细心和技巧。因此,针缕成语逐渐形成,用来比喻琐碎的事务和细致的工作。
  • 成语结构
    针缕成语由两个词组成,针和缕。针指的是缝补衣物的工具,缕指的是线。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比喻琐碎事务的成语。
  • 例句
    1. 她整理房间的时候总是一针一线地收拾,真是个针缕活。2. 这个手工艺品的制作非常精细,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很好,真是针缕之功。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记忆技巧来记忆针缕成语:1. 将针和缕两个字形象化,针可以想象成一根长针,缕可以想象成一根线。2. 将针线缝补衣物的场景形象地描绘出来,想象自己在细心地缝补衣物的过程。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针缕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针线活”、“针锋相对”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妈妈教我用针线缝补破了的书包。2. 初中生:为了让家里更整洁,我每天都要做一些针缕活。3. 高中生:我喜欢做手工艺品,因为它需要细心和耐心,就像针缕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