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命
zhèng mìng
  • 拼 音:zhèng mìng
  • 注 音:ㄓㄥˋ ㄇㄧㄥ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儒家以顺应于天道、得其天年而死为得“正命”。《孟子·尽心上》:“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赵岐 注:“尽修之道,以寿终者为得正命也。” 汉 王充 《论衡·刺孟》:“夫子不王, 颜渊 早夭, 子夏 失明, 伯牛 为癘,四者行不顺与?何以不受正命。”
    (2).泛指寿终而死。与“非命”相对。《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回:“像这样的男子妇人,虽然死於非命,却那英风正气比那死於正命的更自不同。” 王闿运 《祖考遹斋府君碑清故湘潭县学附生王君之碑并序》:“年七十,以 道光 十二年五月十三日亥时,正命于寝。”
    (3).儒家学说之一派。认为人有三种命运,“正命”是“三命”之一,谓天生的好命运,不需行善而求。 汉 王充 《论衡·命义》:“正命,谓本禀之自得吉也。性然骨善,故不假操行以求福而吉自至。”
    (4).自然的禀赋。 宋 叶适 《忠翊郎武学博士蔡君墓志铭》:“本受地之正命兮,枝叶华实皆成熟而蔚彬。”
    (5).犹天命。 明 李东阳 《经筵讲章》之四:“﹝ 文王 、 武王 ﹞以此承受上天的正命。”参见“ 天命 ”。
    (6).佛教语。八正道之一。谓符合戒律的正当生活。参阅《俱舍论》卷二五。

  • 基本含义
    指按照命运的安排和规定去做事,不违背天意,不违背道德准则。
  • 详细解释
    正命是一个道德观念,意味着遵循命运的安排和规定去行事,不违背自然规律和道德准则。它强调人应该遵循天道,不要过于贪婪、自私或违背道德的行为。正命也可以理解为顺应自然,遵循正道,不做违背伦理和道义的事情。
  • 使用场景
    正命常用于道德教育、人生哲学和行为准则的讨论中。它可以用来告诫人们要遵循正义、诚实和道义,不要违背伦理原则。同时,也可以用来安慰那些遭遇困难或不公正对待的人,鼓励他们坚持正义和道义。
  • 故事起源
    正命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子张》中,其中孔子对子张说:“正命而且严,仁至义尽。”这句话强调了遵循正道的重要性,以及正义和仁爱的关系。这个词语后来被广泛应用,并逐渐成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概念。
  • 成语结构
    正命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 例句
    1. 我们应该遵循正命,不做违背道德的事情。2. 在面对困难和诱惑时,我们要坚持正命,不被诱惑迷失自己。
  • 记忆技巧
    1. 将“正”字和“命”字分别记忆。2. 将“正”字与正义、正直等词语联系起来,强调遵循正道。3. 将“命”字与命运、规定等词语联系起来,强调遵循命运的安排。
  • 延伸学习
    1. 了解其他与正命相关的成语,如“正直”、“正义”等。2. 学习与正命相关的经典文化,如《论语》、《道德经》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遵循正命,不要作弊考试。2. 初中生:在面对诱惑时,我们要坚持正命,不要做违法的事情。3. 高中生:正命是我们的座右铭,我们要遵循正义和道德准则。4. 大学生:在职业生涯中,我们要遵循正命,不要为了个人利益违背道德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