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 音:zhú bì
- 注 音:ㄓㄨˊ ㄅㄧˋ
- 繁体字:
-
- 基本解释
见“ 竹篦 ”。
-
- 基本含义
- 指人的品行高尚,坚定正直,不为外界所动摇。
-
- 详细解释
- 竹笓,是由“竹”和“笓”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竹,象征坚强刚直;笓,是古代一种用竹子制成的木杖。竹笓比喻人的品行高尚,坚定正直,不受外界诱惑或动摇。
-
- 使用场景
- 竹笓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行为正直,不为外界所动摇。可以用来赞美那些坚守原则、不受诱惑的人。
-
- 故事起源
- 竹笓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名叫郑国渠的人。郑国渠年轻时就以聪明才智、勤奋好学而闻名,他常常以竹笓代替铁剑进行练习,表现出极强的意志力和坚定的品行。后来,竹笓成为了形容人品高尚、坚定正直的成语。
-
- 成语结构
- 竹笓的结构是“竹笓”。
-
- 例句
- 1. 他是个真正的竹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坚持做正确的事情。2. 那位老师教育我们要像竹笓一样,坚定正直地面对生活的诱惑。
-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竹笓”这个成语与坚强、正直等词联系起来,形成联想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手持竹笓,像坚强的竹子一样,不为外界所动摇,始终保持正直。
-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竹报平安”、“竹马之交”等,以扩展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希望成为一个竹笓,不受诱惑,始终保持正直。2. 初中生:他是一个真正的竹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坚持做正确的事情。3. 高中生:老师教育我们要像竹笓一样,坚定正直地面对生活的诱惑。4.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以竹笓精神为榜样,保持坚定的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