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论
cè lùn
  • 拼 音:cè lùn
  • 注 音:ㄘㄜˋ ㄌㄨㄣ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释义]
    (名)封建时代指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的文章。
    [构成]
    偏正式:策(论
    [例句]
    《谏逐客令》是一篇针砭时弊的策论。(作宾语)

  • 英文翻译

    1.discourse on politics; questions and themes

  • 详细解释

    ◎ 策论 cèlùn
    [discourse on polities;a type of essay in feudal China] 古时指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的文章。清末科举废八股文,用策论代替
    就当时政治问题加以论说,提出对策的文章。 宋 代以来各朝常用作科举试士的项目之一。 宋 苏轼 《拟进士对御试策引状》:“昔祖宗之朝,崇尚辞律,则诗赋之工,曲尽其巧,自 嘉祐 以来,以古文为贵,则策论盛行於世,而诗赋几至於熄。何者,利之所在,人无不化。”《金史·选举志一》:“初但试策,后增试论,所谓策论进士也。” 明 张宁 《方洲杂言》:“公以予策论颇优,而经书义不及彼卷,遂以 彭华 为首。”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八股文旧事》:“ 康熙 二年癸卯八月,定试士不用八股时文,用策论制,分二场。”

  • 基本含义
    策略和论述。指通过思考和论述来制定计划或解决问题。
  • 详细解释
    策论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策”表示策略、计谋,“论”表示论述、讨论。策论指的是通过思考和论述来制定计划或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成语强调了深思熟虑和理性思考的重要性,以及通过讨论和辩论来达成共识的必要性。
  • 使用场景
    策论常用于描述制定计划、解决问题的过程,特别适用于政治、商业和军事等领域。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团队或组织通过深入讨论和分析来制定决策,也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通过思考和论述来解决个人问题或困境。
  • 故事起源
    关于策论的故事并不明确,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经常出现。古代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经常使用策论来指导决策和解决问题。
  • 成语结构
    策论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定的词序要求。
  • 例句
    1. 他们在会议上进行了激烈的策论,最终达成了共识。2. 这个项目需要经过充分的策论和分析,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策论”拆分为“策”和“论”两个部分来记忆。想象一个人在思考和制定计划的过程中,他首先需要策略和计谋,然后通过论述和讨论来达成共识。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策略制定和决策的方法和理论。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辩论和讨论,以及如何通过思考和分析来解决问题。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在班上进行了策论,最后决定举办一次慈善义卖活动。2. 初中生:在课堂上,我们进行了策论,讨论如何提高学习效率。3. 高中生:学生会成员进行了激烈的策论,讨论如何组织一场成功的校园活动。4. 大学生:我们在研究小组中展开了策论,探讨如何解决环境问题。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帮助你全面了解和记忆“策论”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