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书
hú shū
  • 拼 音:hú shū
  • 注 音:ㄏㄨˊ ㄕㄨ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太平御览》卷六一八引 晋 伏滔 《北征记》:“ 皇天坞 北,古时陶穴。 晋 时有人逐狐入穴,行十里许,得书二千餘卷”后以“狐书”喻古奥稀罕的书籍。 宋 陆游 《林间书意》诗之二:“不读狐书真僻学,未登鬼籙且闲游。” 宋 陆游 《闲中偶咏》之一:“不识狐书那是博,尚分鹤料敢言高。”

  • 基本含义
    指欺骗、诈骗的手段或行为。
  • 详细解释
    狐书是由“狐狸”和“书”两个词组成的成语。狐狸是一种狡猾的动物,而书代表知识和智慧。狐书的基本含义是指利用狡猾的手段欺骗、诈骗他人。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欺骗行为的狡猾和隐蔽性。
  • 使用场景
    狐书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利用花言巧语、虚假承诺或欺骗手段来骗取他人信任、财产或利益的人。它可以用来描述各种欺诈行为,比如骗子的骗术、诈骗犯的手段等。
  • 故事起源
    狐书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相传,有一只狐狸化身为一个学者,经常出没于村庄之间。他总是装作博学多才的样子,向村民们推销一本所谓的“神奇书籍”,声称只要读了这本书就能变得聪明、富有和幸福。然而,实际上这本书里面什么内容都没有,只是一本空白的书。狐狸通过这种方式骗取了村民们的财产和信任,因此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狐书”。
  • 成语结构
    狐书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包括“狐”和“书”。
  • 例句
    1. 他用狐书的手法骗取了许多人的钱财。2. 这个骗子利用狐书的伎俩,骗走了老人的积蓄。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狡猾的狐狸形象和空白的书籍联系在一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一个狐狸在手中拿着一本空白的书籍,试图通过这本书来欺骗他人。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欺骗、诈骗相关的成语,比如“狐假虎威”、“鸡犬不宁”等。这些成语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狡猾的手段和欺骗行为。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那个男孩用狐书的方法骗了同学的零食。2. 初中生:这个骗子利用狐书的手段骗取了很多人的钱财。3. 高中生:他通过狐书的伎俩骗取了老人的全部积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