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真
yìng zhēn
  • 拼 音:yìng zhēn
  • 注 音:ㄧㄥˋ ㄓㄣ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谓方是真话。 唐 韩偓 《无题》诗之二:“明言终未实,暗祝始应真。”
    佛教语。罗汉的意译。意谓得真道的人。《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 王乔 控鹤以冲天,应真飞锡以躡虚。” 李善 注:“应真,谓罗汉也。” 李周翰 注:“应真,得真道之人。” 唐 王昌龄 《诸官游招隐寺》诗:“应真坐松柏,锡杖挂窗户。” 宋 惠洪 《冷斋夜话·罗汉第五尊失队》:“予往 临川 景德寺 ,与 谢无逸 辈升阁,得 禪月 所画十八应真像,甚奇,而失第五轴。”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记观宋子昭画》:“丙辰二月二十一日,过 商丘 宋子昭 户部观画, 李伯时 白描十八应真,最为奇妙。”

  • 基本含义
    应当真实、真诚
  • 详细解释
    应真指应当真实、真诚对待事物或人情。表示对待事情或人情应该诚实、真实,不虚伪、不做作。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劝告他人不要虚伪,要真诚对待事物或人情。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合,比如工作、学习、人际关系等。
  • 故事起源
    应真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南朝宋梁文学家萧统的《文选·萧赞传》中。传说萧赞年轻时曾经得到了一本《应真经》。这本经书教导他要真实对待事物和人情,不要虚伪。后来,人们用“应真”来形容一个人的真诚和正直的品质。
  • 成语结构
    成语“应真”的结构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第一个字“应”是动词,表示对待事物或人情的应对;第二个字“真”是形容词,表示真实、真诚。
  • 例句
    1. 作为职场人,要应真对待每个工作机会。2.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真待人,不要虚伪。3. 他的演讲总是应真表达自己的观点,赢得了大家的赞赏。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应真”与真实、真诚这两个词联系起来,形成联想记忆。可以想象自己在面对事物或人情时,应该用真实、真诚的态度去应对。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真实、真诚相关的成语,如“真心实意”、“真知灼见”等,以扩展对这类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应真对待每一次考试,努力学习。2. 初中生:作为班长,我应真地对待同学们的建议和意见。3. 高中生:在选大学专业时,我应真地思考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4. 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我应真地对待每个工作任务,认真完成。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应真地对待每个客户,提供真诚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