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涝
zāi lào
  • 拼 音:zāi lào
  • 注 音:ㄗㄞ ㄌㄠ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水灾。《南史·宋纪中·文帝》:“﹝ 元嘉 ﹞二十九年春正月甲午,詔经寇六州,仍逢灾涝,可量加救赡。”

  • 基本含义
    指灾害性的大水灾。
  • 详细解释
    灾涝是由于大量降雨、河流暴涨或水库溃坝等原因引起的洪水灾害。它通常造成严重的破坏和损失,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巨大的危害。
  • 使用场景
    灾涝一词常用于描述由于大规模的水灾造成的灾害情况。可以用于新闻报道、气象预警以及灾害防治等相关领域。
  • 故事起源
    暂无相关故事起源。
  • 成语结构
    灾涝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灾”表示灾害,而“涝”表示水灾。
  • 例句
    1. 这次灾涝造成了大量农田受损。2. 政府采取了紧急措施,以应对即将来临的灾涝。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灾涝”与大量降雨、河流暴涨等灾害性洪水的情景联系在一起来记忆这个成语。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防灾减灾工作以及应对灾害的措施,以提高对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灾涝过后,农田里的庄稼都被水淹了。2. 初中生: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灾涝频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3. 高中生:灾涝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加强对防灾减灾工作的学习和实践。希望这个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