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仪
xiū yí
  • 拼 音:xiū yí
  • 注 音:ㄒㄧㄨ ㄧ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古女官名。《文献通考·帝系四》:“ 魏 因 汉 法,母后之号皆如旧制,自夫人以下,世有增损…… 文帝 增贵嬪、淑媛、修容、顺成、良人, 明帝 增淑妃、昭华、修仪。”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嫔御命妇·修仪》:“ 魏明帝 所置修仪, 隋煬帝 以为九嬪。”

  • 基本含义
    修饰礼仪,指修整外表,使得符合礼仪规范。
  • 详细解释
    修仪是由“修”和“仪”两个字组成的成语。修指修饰、整理、修补,仪指礼仪、规矩、仪式。修仪的意思是通过修整外表使其符合礼仪规范,表达出对仪态端庄、形象良好的要求。
  • 使用场景
    修仪常用于形容人们在重要场合或正式场合中的仪态端庄、形象整洁。比如在参加庄重的会议、重要的宴会、正式的活动时,我们要注意修仪,保持良好的仪容仪表。
  • 故事起源
    关于修仪的故事源于《左传》中的一则故事。故事中,晋国有位名叫胥靡的大臣,他非常注重仪容仪表,时刻保持整洁的形象。有一天,胥靡在外出时遇到了一位官员,这位官员看到胥靡整洁的仪容,非常受到了感动,对胥靡说:“修仪何以至此?”胥靡回答:“仪者,外之表也;修者,内之饰也。”这个故事体现了修仪的重要性和内外相辅的关系。
  • 成语结构
    修仪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修为动词,仪为宾语。
  • 例句
    1. 在参加重要会议之前,我们要认真修仪,保持良好的形象。2. 他的修仪令人赞叹,给人一种庄重而端庄的感觉。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修仪”与“修整仪容仪表”进行联系来记忆。可以想象自己在准备参加一场重要的活动时,花费时间修整自己的仪容仪表,以保持良好的形象。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修仪相关的成语,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养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参加校运会时,同学们都修仪端庄,穿着整齐的运动服装。2. 初中生:我的班级要参加演讲比赛,老师提醒我们要修仪,保持自信的形象。3. 高中生:我正在准备参加高考面试,我知道修仪是给考官留下好印象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