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刻
zì kè
  • 拼 音:zì kè
  • 注 音:ㄗㄧˋ ㄎㄜ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自责自励。《韩非子·安危》:“人主不自刻以 尧 ,而责人臣以 子胥 ,是幸 殷 人之尽如 比干 。”《后汉书·申屠刚传》:“欲令失道之君,旷然觉悟,怀邪之臣,惧然自刻。” 宋 苏轼 《谢雪文》:“失政召灾,莫知自刻。” 明 唐顺之 《刑部郎中唐嘿庵墓志铭》:“居常清苦自刻。”
    (2).亲手雕镂。 唐 李商隐 《宫中曲》:“水精不觉冷,自刻鸳鸯翅。”

  • 基本含义
    自己刻舟求剑,形容思维僵化,不顾环境变化,坚持过去的错误做法。
  • 详细解释
    自刻这个成语源自于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个人在划船时,不小心将刀掉入水中。他立即停下船,用刀在船底上刻了一个记号,然后继续划船寻找刀。尽管刀早已沉入水底,但他仍然固执地认为刀仍在船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在固执地坚持错误的方法,而不愿意改变。
  • 使用场景
    自刻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思维僵化,不愿意改变旧有的观念或方式。例如,在团队工作中,有人坚持使用过时的工作方法,不愿意尝试新的方式,你可以用自刻来形容他。
  • 故事起源
    据说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战国策》一书中,但具体的故事起源并不清楚。
  • 成语结构
    自刻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自”和“刻”两个字组成。
  • 例句
    1. 他对新技术持保守态度,一直自刻,不肯尝试新的方法。2. 这位老板在经营上一直自刻,不愿意接受顾客的反馈意见。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船上刻记号,然后固执地认为刀仍然在船上,不愿意改变。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成语的故事和用法,可以阅读相关的成语故事书籍或参考在线资源。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总是自刻,不肯尝试新的游戏。2. 初中生:他的思维很自刻,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建议。3. 高中生:老师告诉我们要避免自刻的思维方式,要勇于尝试新的观点。4.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要避免自刻,要及时调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