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荜
héng bì
  • 拼 音:héng bì
  • 注 音:ㄏㄥˊ ㄅ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横木编荜以为门户。喻简陋的房屋。常借指平民和隐士的居室。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时二公之力,不能违众,遂令斯生沉抑衡蓽,齿渐桑榆,而韦布不改。”《宋书·隐逸传·戴颙》:“志託丘园,自求衡蓽,恬静之操,久而不渝。”
    (2).用作自谦之辞。犹言寒舍。 宋 王禹偁 《赠别鲍秀才序》:“﹝ 鲍生 ﹞缝掖而来,光我衡蓽,风骨俊茂,言论闲雅,非风尘之人。”

  • 基本含义
    衡荜是指用来称赞人品高尚、德行卓越的成语,意为正直诚实、品德高尚。
  • 详细解释
    衡荜的字面意思是“称量砣石”,其中“衡”是指用来称量东西的天平,“荜”是指用来称量的砣石。比喻人的品德高尚,如同天平上的砣石一样平衡。
  • 使用场景
    衡荜常用来称赞人的品德高尚、为人正直诚实。在正式场合、演讲或写作中,可以使用衡荜来形容那些具有高尚品德的人。
  • 故事起源
    衡荜的典故源自《左传·庄公二十五年》。故事中,庄公问仆人谁能够替他秉公办事,仆人回答说:“臣闻有衡荜之人,其心如铁石,不可偏倚。”庄公听后非常高兴,表示要重用这个人。后来,衡荜成为了用来称赞人品高尚、为人正直的成语。
  • 成语结构
    衡荜属于主谓结构的成语,其中“衡”是主语,表示人的品德;“荜”是谓语,表示高尚。
  • 例句
    1. 他为人正直,品德高尚,真是一位衡荜之士。2. 这位老师严谨治学,对学生要求严格,是一位衡荜之师。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衡荜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天平上放着平衡的砣石,表示人的品德高尚、正直诚实。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品德、道德相关的成语,如“以德报怨”、“忠厚老实”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做一位衡荜之人,要诚实守信。2. 初中生:我们班上有一位同学,为人正直,是一位衡荜之士。3. 高中生:在社会上,我们应该力争成为一位衡荜之人,做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