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绳
zhí shéng
  • 拼 音:zhí shéng
  • 注 音:ㄓㄧˊ ㄕㄥ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正直如绳墨。《晋书·李胤传》:“迁御史中丞,恭恪直绳,百官惮之。”《南史·褚玠传》:“及为御史中丞,甚有直绳之称。” 唐 杜甫 《赠裴南部闻袁判官自来欲有按问》诗:“使君传旧德,已见直绳心。”
    (2).指正直的人。 唐 卢纶 《早春游樊川野居却寄李端校书》诗:“投足经危路,收才遇直绳。”
    (3).以法制裁。《后汉书·朱景王杜等传论》:“直绳则亏丧恩旧,橈情则违废禁典;选德则功不必厚,举劳则人或未贤。” 三国 魏 曹操 《与太尉杨彪书》:“而足下贤子恃豪父之势,每不与吾同怀,即欲直绳,顾颇恨恨。”《北史·裴延儁传》:“ 延儁 在臺阁,守职而已,不能有所裁断直绳也。” 宋 曾巩 《待制王尧臣知单州制》:“无直绳肃下之谊,有浮言罔上之迹。”
    (4).喻法制。《北史·李彪传论》:“逮於直绳在手,厉气明目,持坚无路,末路蹉跎。”《魏书·高恭之传》:“ 道穆 外秉直绳,内参机密,凡是益国利民之事,必以奏闻。” 唐 高适 《饯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岭南》诗:“彼邦本倔强,习俗多骄矜,翠羽干平法,黄金挠直绳。”

  • 基本含义
    指人的品德或行为端正,正直无私。
  • 详细解释
    直绳的意思是指绳子是直的,没有弯曲。用来比喻人的品德正直,没有偏差,诚实守信,不偏不倚。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应该保持真实、诚实和正直的品质,不做欺骗、虚伪或不诚实的事情。
  • 使用场景
    直绳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或行为非常正直,不做违背道德的事情。可以用来赞美一个人的正直品质,也可以用来批评一个人的不诚实行为。
  • 故事起源
    直绳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左传·襄公十一年》的记载。故事中,晋国的襄公派人去齐国送礼,但是这个人却把礼物卖掉了,自己却拿了一些贵重的东西回来。襄公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只是想借一条绳子。”襄公听后非常生气,因为他觉得这个人的行为不正直,不诚实。于是,襄公说:“直绳而取,必以曲之。”这句话后来就演变成了成语“直绳”。
  • 成语结构
    主语 + 动词 + 宾语,表示一个人的品德或行为。
  • 例句
    1. 他一直保持着直绳的品德,从不做任何欺骗的事情。2. 这个诚实守信的商人是个直绳之人。3. 我们应该学习直绳的品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直线或直角相关来记忆这个成语。直线是没有弯曲的,代表正直;直角是90度的角度,代表正直的品德。
  • 延伸学习
    了解其他与品德、正直相关的成语,如“直言不讳”、“正直无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是一个直绳的人,从来不做坏事。初中生:老师常常告诫我们要保持直绳的品质,不做欺骗的事情。高中生: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要以直绳为榜样,带领同学们做正直的人。大学生:在职场上,我们应该保持直绳的品德,不做违背道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