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枝颠
zhè zhī diān
  • 拼 音:zhè zhī diān
  • 注 音:ㄓㄜˋ ㄓㄧ ㄉㄧㄢ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谓酷爱柘枝舞者。指 宋 寇准 。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 寇莱公 好柘枝舞,会客必舞柘枝,每舞必尽日,时谓之‘柘枝颠’。”

  • 基本含义
    指人行为鲁莽、轻率,不顾后果。
  • 详细解释
    柘枝颠是由“柘枝”和“颠”组成的成语。柘枝是一种树木,因其枝条纠缠,难以分开,所以引申为指事物纠缠不清。颠指头脑混乱,行为鲁莽。柘枝颠形容人行为鲁莽、轻率,不顾后果。
  • 使用场景
    柘枝颠常用于形容人的举止或行为鲁莽冲动,不经思考,不顾后果。可以用来批评那些轻率行事、不负责任的人。
  • 故事起源
    柘枝颠的故事起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故事中,淮阴侯刘邦曾经听信了谗言,误杀了自己的亲信。事后,他非常懊悔,后悔自己的冲动和轻率。于是他写下了“柘枝颠”的字样,贴在自己的车上,提醒自己要谨慎行事,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 成语结构
    主体部分是“柘枝颠”,其中“柘枝”为形容词词组,表示纠缠不清;“颠”为形容词,表示头脑混乱、鲁莽。
  • 例句
    1. 他做事柘枝颠,总是不经思考就行动。2. 这个决定太柘枝颠了,你应该多考虑一下后果。3. 别再柘枝颠地做事了,要多思考一下再行动。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柘枝颠”拆分为“柘枝”和“颠”两部分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被柘枝缠住,头脑颠倒,行为鲁莽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柘枝颠相关的成语,如“柘枝之害”、“颠三倒四”等,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丰富自己的汉语词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行为真是柘枝颠,总是不听老师的话。2. 初中生:我不想和那个柘枝颠的同学一起合作,他总是做事不负责任。3. 高中生:在考试前夜,他居然玩游戏到半夜,简直是柘枝颠到了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