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狄
yáo dí
  • 拼 音:yáo dí
  • 注 音:ㄧㄠˊ ㄉㄧ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见“ 摇翟 ”。

  • 基本含义
    形容人的行为举止轻浮不稳定。
  • 详细解释
    摇狄一词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原意是指摇摆不定的行为,后来引申为指人的行为举止轻浮不稳定,没有定见。
  • 使用场景
    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做事情时态度不坚定,经常改变主意或者没有明确的目标。常用于贬义语境。
  • 故事起源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有一则故事,襄公问陈文子如何治理国家,陈文子回答说:“君若有此心,然后乃能治。不然,君必摇狄于市。”意思是如果君主没有坚定的决心和目标,就会像摇摆不定的狄人一样在市场上游荡。后来,摇狄就成为了形容人行为轻浮不稳定的成语。
  • 成语结构
    动宾结构。
  • 例句
    1. 他在工作上摇狄不定,经常改变主意。2. 她的感情摇狄不定,一会儿喜欢这个人,一会儿又喜欢那个人。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摇狄”想象成一个人在市场上摇摆不定的形象,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形容人行为举止的成语,如“飘忽不定”、“反复无常”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摇狄地走进教室,没有坐在自己的座位上。2. 初中生:她的态度摇狄不定,一会儿说同意,一会儿又反对。3. 高中生:老师批评他摇狄的行为,要他做出明确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