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本含义
- 形容事物不合理、矛盾或不协调。
-
- 详细解释
- 比喻事物的形状或属性不相符合、不协调。
-
-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事物的形状或属性不相符合、不协调的情况。
-
- 故事起源
- 相传,古代有一位木匠,他雇佣了很多学徒。一天,他给学徒们出了一个任务,要他们制作一个圆孔方木。学徒们都觉得这个任务很难,因为圆孔和方木的形状是相互矛盾的。最后,只有一个学徒成功完成了任务,他用巧妙的方法将方木中间凿出了一个圆孔。这个成语就是由此故事而来的。
-
- 成语结构
- 由“圆孔”和“方木”两个词组成。
-
- 例句
- 1. 这个方案就像是圆孔方木,根本行不通。2. 他的想法就像是圆孔方木,毫无逻辑可言。
-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想象一个方木上有一个圆形的孔来记忆这个成语。或者可以通过将“圆孔”和“方木”两个词的形象进行联想,加深记忆。
-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四不像”、“鸡犬不宁”等,来扩展对于形容事物不协调的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个拼图是圆孔方木,拼不起来。2. 初中生:这个理论就像是圆孔方木,没有逻辑可言。3. 高中生:这个方案就像是圆孔方木,根本行不通。4. 大学生:这个论点就像是圆孔方木,没有实际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