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烈
zhēn liè
  • 拼 音:zhēn liè
  • 注 音:ㄓㄣ ㄌㄧㄝ 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贞烈 zhēnliè
    [ready to die to preserve one's chastity] 刚正而有节操,宁死不屈

  • 英文翻译

    1.ready to die to preserve one's chastity; courageous to maintain one's virtue or integrity

  • 详细解释

    亦作“ 贞列 ”。亦作“ 贞栗 ”。谓刚正有志节。常用以赞美守节不辱的刚强女子。《晋书·儒林传·范弘之》:“既当时贞烈之徒所究见,亦后生所备闻。” 唐 刘知几 《史通·品藻》:“案 刘向 《列女传》载 鲁 之 秋胡 妻者,寻其始末,了无才行可称,直以怨懟厥夫,投川而死。轻生同於 古冶 ,殉节异於 曹娥 ,此乃凶险之顽人,强梁之悍妇,輒与贞烈为伍,有乖其实者焉。”《刘知远诸宫调·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自古及今,罕有这婆娘,贞列赛过 孟姜 。” 清 吴伟业 《临江参军》诗:“ 临江 髯参军,负性何贞栗;上书请赐对,高语争得失。”一本作“ 贞烈 ”。 洪深 《申屠氏》第四本:“ 董昌 竖起双眉,原要责备 申屠女 不能贞烈、从一而终。”

  • 基本含义
    指妇女坚贞节操,忠于丈夫,不受外界诱惑。
  • 详细解释
    贞烈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贞指妇女守节,烈指忠贞不屈。这个成语形容妇女在面对困难、诱惑或丈夫离世等情况下,能够保持高尚的品德和忠诚的态度。它强调了妇女的坚贞节操和对家庭的忠诚。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常用于赞美妇女的高尚品德和对家庭的忠诚。它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在困难时期仍然保持节操和忠诚的人。
  • 故事起源
    贞烈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传说中,有一位名叫杨贵妃的美女,她是唐玄宗的宠妃。然而,由于嫉妒和政治阴谋,她被迫离开皇宫并最终被害。尽管杨贵妃面临了重重困难和诱惑,她始终保持着对皇帝的忠诚和高尚的品德,成为了贞烈的典范。
  • 成语结构
    贞烈是由两个形容词组成的成语,贞和烈。贞表示妇女守节,烈表示忠贞不屈。
  • 例句
    1. 她以她的贞烈赢得了人们的尊敬。2. 她的贞烈精神令人敬佩。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杨贵妃的故事联系起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杨贵妃在面对困难和诱惑时,仍然保持着高尚的品德和对皇帝的忠诚,这样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如果对中国的古代故事和文化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杨贵妃的故事,以及其他与贞烈相关的成语,如贞节牌坊、贞不绝俗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妈妈是一个贞烈的女人,她对爸爸非常忠诚。2. 初中生:我们应该向杨贵妃学习,保持贞烈的品德,不受外界的诱惑。3. 高中生:贞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它强调了妇女的坚贞节操和对家庭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