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箦
yì zé
  • 拼 音:yì zé
  • 注 音:ㄧˋ ㄗㄜ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易箦 yìkuì
    [change bed] 更换床席,指人将死
    易箦之际(临终的时候)

  • 详细解释

    更换寝席。箦,华美的竹席。《礼记·檀弓上》:“ 曾子 寝疾,病,乐正 子春 坐於牀下, 曾元 、 曾申 坐於足,童子隅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睆,大夫之簀与?’…… 曾子 曰:‘然。斯 季孙 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 元 ,起易簀!’”按古时礼制,箦只用于大夫, 曾参 未曾为大夫,不当用,所以临终时要 曾元 为之更换。后因以称人病重将死为“易簀”。《周书·宇文广传》:“可斟酌前典,率由旧章。使易簀之言,得申遗言;黜殯之请,无亏令终。”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公生於 洛 中祖第正寝,至易簀,亦在其寝。” 清 周亮工 《<向远林诗>序》:“会 戇叟 出一编授余,则 远林 易簀时授之者。” 陈毅 《记韩紫石》:“易簀时, 紫老 告家人曰:‘抗战胜利之日,移家 海安 ,始为余开弔。’”

  • 基本含义
    易箦意为容易受到干扰,易于破坏。
  • 详细解释
    易箦源自《左传·宣公十一年》,箦指的是古代乐器,箦子上有许多竹片,当演奏时,只要轻轻一碰,就会发出声音。易箦比喻事物容易受到干扰,容易被破坏。
  • 使用场景
    易箦常用于形容事物脆弱、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或破坏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心情、计划、关系等容易被干扰的状态。
  • 故事起源
    《左传·宣公十一年》是中国古代历史文献《左传》中的一篇记载,记述了一个宴会上的故事。宴会上,乐师演奏箦子时,宾客们举杯碰箦,一碰就发出声音,乐师的表演被干扰,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破坏和混乱。因此,易箦一词由此衍生出来,成为形容容易受到干扰的事物的成语。
  • 成语结构
    易箦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形容词“易”和名词“箦”组成。
  • 例句
    1. 他的计划太易箦了,稍微一点变化就会全盘皆输。2. 这个项目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我们能否解决易箦的问题。3. 这个人情绪易箦,我们需要小心处理,以免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易箦。可以想象一个演奏箦子的乐师,当他演奏时,箦子非常脆弱,容易受到干扰,一碰就会发出声音,从而破坏了他的表演。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含有“易”字的成语,如“易如反掌”、“易如反掌”等,从中了解更多关于“易”字的用法和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画的画纸很易箦,一不小心就会弄脏。2. 初中生:他的情绪很易箦,一点小事就能让他生气。3. 高中生: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很易箦,稍有差错就会导致失败。4. 大学生:这个项目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我们能否解决其中的易箦问题。5. 成年人:她的关系网很易箦,稍有不慎就会导致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