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利
gōng lì
  • 拼 音:gōng lì
  • 注 音:ㄍㄨㄙ ㄌ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公共的利益。《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士不滥,官不滔,大夫不收公利。”《商君书·壹言》:“上开公利而塞私门,以致民力,私劳不显於国,私门不请於君。”
    (2).显然的便利。《淮南子·说山训》:“畏马之辟也,不敢骑;惧车之覆也,不敢乘;是以虚祸距公利也。”
    (3).犹功利。 汉 桓宽 《盐铁论·轻重》:“诸侯莫能以德,而争於公利。” 王利器 校注引 陈遵默 云:“公利即功利,德与功利相反,争於功利,则莫能以德矣。”

  • 基本含义
    公众的利益。
  • 详细解释
    公利指的是公众的利益,即整个社会的福祉和利益。它强调个人利益应当服从公众利益,个人行为应当考虑到整个社会的福祉。公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念之一,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
  • 使用场景
    公利这个词语常常用于强调个人行为应当以整个社会的利益为出发点。可以在讨论社会问题、公共政策以及个人行为与社会利益关系的场合使用。
  • 故事起源
    公利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儒家强调个人应当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并且个人的行为应当符合社会的规范和利益。公利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被广泛传承和应用。
  • 成语结构
    公利是一个双音节的成语,由“公”和“利”两个字组成。其中,“公”表示公众、社会,“利”表示利益。
  • 例句
    1. 我们应当牢记公利至上的原则,为整个社会的福祉而努力奋斗。2. 在制定政策时,政府应当更加关注公利,而不是个别人的私利。
  • 记忆技巧
    可以将“公利”记忆为“公众的利益”,通过将两个字的含义联系在一起来记忆。
  • 延伸学习
    公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念之一,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之相关的儒家思想和社会伦理道德。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当为环保而努力,这样才能保护公利。2. 初中生:在选择科目时,我们应当考虑到自己的兴趣和社会的需求,追求个人发展同时也要为公利做出贡献。3. 高中生:在大学专业选择时,我们应当综合考虑个人兴趣和社会需要,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公利做出明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