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蹙
yī cù
  • 拼 音:yī cù
  • 注 音:ㄧ ㄘㄨ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 一蹴 ”。谓一举足,一踢。常以喻事情轻而易举。《南史·刘瑀传》:“一蹙自造青云,何至与駑马争路?” 宋 苏轼 《申王画马图》诗:“扬鞭一蹙破霜蹄,万骑如风不能及。”《玉娇梨》第三回:“回去与寄居固好,但二处皆道路遥远,非一蹴可到。”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一节:“如果突然发生战争, 唐 朝是没有兵备的国家,一蹴而倒的危险是存在的。”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二章一:“好处诚然不是一跳就来或一蹴可达的……决不能如梦境中那样容易。”参见“ 一蹴而就 ”。

  • 基本含义
    形容脸上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或生气。
  • 详细解释
    一蹙是由动词“蹙”和量词“一”组成的成语。蹙的意思是皱眉,表情紧张或生气。一蹙表示脸上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或生气,形容人的情绪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 使用场景
    一蹙常用于描述人的表情变化,尤其是由喜悦或轻松转为严肃或生气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听到令人不快的消息或遇到令人生气的事情时的表情变化。
  • 故事起源
    关于一蹙的故事并不多,但可以从成语的结构来推测其起源。一蹙的结构是由动词和量词组成,形象地描述了脸上表情的变化。这个成语的起源可能是受到了古代文人的描写方式的影响,他们喜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描绘情感和表情。
  • 成语结构
    动词 + 量词
  • 例句
    1. 他听到这个消息后,脸上一蹙,显得非常生气。2. 她笑得很开心,但突然听到不好的消息,脸上一蹙,变得严肃起来。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进行对比来记忆一蹙。例如,一笑而过和一蹙的意思正好相反,前者表示不以为意,后者表示严肃或生气。通过对比记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一蹙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情绪和表情相关的成语,如一笑而过、一脸笑容等,来扩展对于情感表达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看到考试成绩时,脸上一蹙,因为他没有考好。2. 初中生:她听到老师批评她的作文时,脸上一蹙,显得很生气。3. 高中生:他听到父母说要离婚时,脸上一蹙,显得很严肃。4. 大学生:她看到公司裁员的通知时,脸上一蹙,感到很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