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滞
yōu zhì
  • 拼 音:yōu zhì
  • 注 音:ㄧㄡ ㄓ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隐沦而不用于世。《后汉书·董卓传》:“幽滞之士,多所显拔。”《三国志·吴志·步骘传》:“是以人无幽滞而风俗厚焉。”
    (2).指隐沦而未被擢用之士。《晋书·李寿载记》:“拔擢幽滞,处之显列。” 元 无名氏 《来生债》第一折:“是故忿争非钱而不胜,幽滞非钱而不拔。” 明 唐顺之 《谢欧阳石江巡抚》:“搜拔幽滞,如药笼之储,无间於牛溲马渤。”

  • 基本含义
    指处于幽闭、困顿的境地,形容人或事物陷入困境,无法自拔。
  • 详细解释
    幽滞是由“幽”和“滞”两个词组成的,其中,“幽”表示幽闭、隐蔽,指人或事物处于难以逃脱、困顿的状态;“滞”表示停滞、阻碍,指人或事物无法自由行动,陷入困境。
  • 使用场景
    幽滞常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陷入困境,无法摆脱困扰或束缚的状态。可以用于描述个人的困境,也可以用于描述某种困难的局面或环境。
  • 故事起源
    幽滞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四年》中,原文是“吾幽滞于陈,不得于楚”,意思是“我被困在陈国,不能到楚国”。这个成语的故事背景是战国时期,楚国与陈国交战,楚国的大夫范文子被困在陈国,无法返回楚国。这个故事中的幽滞形象地表达了范文子陷入困境,无法脱身的困境。
  • 成语结构
    幽滞是由两个形容词组成的,形容词的顺序不可颠倒。
  • 例句
    1. 他的事业一直幽滞在低谷,无法获得突破。2. 这个地区的经济长期幽滞,亟需发展新的产业。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幽”和“滞”两个字的意思进行联想,幽闭的空间中无法自由行动,就像被困在困境中一样,形成对幽滞成语的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困境、陷入困境相关的成语,如“困兽犹斗”、“穷途末路”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小猫被困在树上,感到非常幽滞。2. 初中生:考试没考好,感觉自己的学业被幽滞了。3. 高中生:因为家庭困难,她的大学梦想被幽滞在了角落。4. 大学生及以上:疫情期间,很多人的生活被幽滞在家中,无法外出。